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成为时下最火的概念。护理领域也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迎来了全新的时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如何实现互联网与护理的深度融合?请看来自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护理部探索与实践的报道——
本报记者 朱传胜
护士拿着手机大小的移动终端,轻轻一刷患者戴的信息手环,就能获得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数据。以前,这些就像科幻故事一般,连想都不敢想,如今,这在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已成为现实。近年来,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护理部依托该院信息化建设,在“互联网+”时代到来之后,抢抓机遇,在护理领域及时引入“互联网+”,借助信息化技术不断对传统护理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如今的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已站在了“互联网+护理”的最前沿。
“互联网+护理”
使护士更加贴近患者
优质护理服务要求护士要贴近患者,在这一点上,“互联网+护理”的优势进一步凸显出来。
“住院检查治疗好是好,就是太折腾,偌大的医院,楼上楼下排队检查,哎哟,不行,想想我这胸口就堵得慌……”前不久,张大爷感觉胆囊炎的老毛病又犯了,睡不着觉,胸口闷,于是他在孩子的陪同下到该院普外一区就医,听医生说还要作心电图检查,于是张大爷嘟囔了几句。
“不用下楼跑,是床边心电图检查!”刚办完接诊手续的该院普外一区护士小秦说。随后,小秦已手脚麻利地为老人安置好各心电导联线路,熟稔地在一台像iPad一样的东西上操作着。“我现在给您做的是18导联心电图,可以全面细致地获取您的心电信息!”小秦说。
护士能做心电图吗?面对张大爷的质疑,小秦耐心解释:“是啊,这就是现代互联网技术,您瞧,多方便,您‘足不出户’就能做心电图呢,相关专科医生都能查阅到,这是我们医院新开展应用的远程心电网络应用技术,患者不用出科室,利用网络就能进行心电图检查!”5分钟后,心电结果显示:心律失常,III度房室传导阻滞。于是,建议张大爷转往心内科进一步治疗。张大爷的病情在第一时间得到明确诊断,并及时进行了专科治疗得以转危为安。其实,张大爷的幸运得益于该院率先在全市开展了远程心电网络技术。这项技术实现医院管理心电网络的在线诊断和远程会诊,用信息数据的“移动”代替人员“移动”。一台移动的平板电脑、一部信息采集器、一组心电导联线路,护士在床边就能为患者采集心电信息,同时还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心电异常并作出预警,不仅省去了患者上下楼排队检查之苦,还为患者生命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去年,该院护理部制定出远程心电网络操作技术考核标准和使用管理制度,并制作了操作示范视频,上传至OA办公系统,供全院医护人员下载学习并参考练习,要求全院护理人员掌握心电网络操作技术。这项举措不仅提升护士的专科技能,而且还有效提升了患者就医体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遇到急诊的危重患者,不用等心电图医生到场,护士就可直接启用快速心电模式采集信息并上传,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如今在该院,无论患者身处哪个病区,心电网络都能在护士操作下进行。
其实,心电网络仅仅是该院“互联网+护理”的一个镜头。在该院,“互联网+护理”带给患者便利的事情无处不在,让不少入住该院的患者与家属惊奇不已。
其中,与患者和家属最为关心的一日清单,在该院病房里基本上看不到了。取而代之的是,患者和家属在任何地点通过智能手机,均可及时查阅,十分方便。
“以前,护士们每天都要将一日清单打印出来,然后一个病房一个病房地送到患者手里,既费时又费力。如今,‘互联网+护理’减少了护士往返于病房与护士站的时间,使护士腾出更多时间用于对患者的直接护理,充分回归临床、贴近患者,真正做到‘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患者’。”该院护理部主任牛冬华说。
“互联网+护理”
让护士有更高的职业发展空间
量体温、测血压、打针、发药……这些“给医生打下手”的工作恐怕是多数人对护士的印象。一般烦琐的护理工作最终使大多数护士无法走出职业瓶颈,但事实上,护士也有更高的职业发展空间。“互联网+护理”,为护士打开了一扇通往职业生涯更高层次的大门。
在该院,烦琐的护理工作正在减少。前不久,该院护理部对试点科室输液卡签字进行了改革,又一次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以往,患者输液治疗时,每次换液体时都需要签上自己的名字,有时护士为了赶时间,签字时字体潦草,患者时有不满。如今,该院的护士只需在护理管理系统里输上自己的胸卡号即可。值得一提的是,工号签名具有法律效力。
在该院,从烦琐的护理工作解脱出来的护士,向着专科护理发展。除了远程心电网络操作技术必须掌握外,还要求全院护理人员掌握肿瘤康复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对此,该院护理部还录制了8项中医护理适宜技术操作教育视频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强化培训,并且在培训后入科对这8项肿瘤康复适宜技术操作进行抽考。
为了进一步推动护理人员向着专科护理方向发展,该院护理部建立标准化的专科疾病护理模式,要求各护理单元的服务充分突出专科特点,修订完善专科护理常规,体现专业性、适用性、实用性,并要求护士能运用专业技术知识,解决护理疑难问题,促进患者功能恢复,提高专科护理水平,建设一批精品专科护理示范病区。
同时,该院还组织24名护士长参加各类护理管理及专科护理培训学术会议,包括国家级及省级护理学会组织的学术交流会、省级外科、肿瘤各专业委员及学组委员会议、急危重症护理、手术室护理、神经内外科护理、消毒供应等,从基础到专科、从管理到实践,借鉴先进经验,适时应用。如今,随着专科护理发展,该院催生了一大批专科护理人员,并推选出各省级护理学组专业委员。比如,肿瘤护理分会委员——牛冬花,甲状腺护理学组分会委员——程玉娟,化学治疗护理学组委员——李彤,癌痛护理学组委员——遆燕燕,省护理学会压疮护理学组委员——辛志芳,妇产科护理分会助产学组委员——元蔚伟,重症监护分会委员——柴雪艳,护理新技术、新产品开发与推广分会委员——王哲。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该院中国心理学会入会委员达27人。
结合临床实际工作,该院不少专科护理人员运用专业护理知识,用自己的热情和智慧创造了一项项暖心而又实用的护理新业务和小发明。此外,该院还鼓励护理人员进行护理新业务、新技术课题申报,使护理新技术项目密切联系临床护理工作,使科研结果能促进护理工作的发展。去年,该院护理人员共撰写专业学术论文63篇,国家级48篇,省级15篇,护理专利1个,涌现不少先进的科室和个人。
“互联网+护理”
让护理管理大升级
“互联网+护理”为护理工作带来了革命性变化,让该院护理管理走出了一条以患者为中心、以无纸化为基础、以信息化为手段、以精细化为目标的个性化发展道路。
如今,该院护理部应用护理管理系统软件,全方面对护理业务管理工作进行管理监督。内容涵盖护理人员档案管理、奖惩登记、论文登记、继续教育登记、学习登记、考试考核等方面,对护理管理工作进行了整合、管理、上报,建立电子护士交班报告,推进无纸化办公的发展,为护理管理工作节约了时间、减少了劳力。将各类护理项目分类登记统计工作量,数据来源真实准确,为绩效考核提供依据。同时,要求护士长书写电子手册,记录及落实科室的年计划、季安排、月工作、周日程,科护士长每月进行督导检查并指导反馈,对护士长工作实时进行监督管理。此外,该院护理部还利用OA办公平台实时发布通知公告等日常护理工作,将护理考试结果以公示的形式广而告之,激励护理人员主动学习、拓展学习,不断提升护理理论及操作技能。通过His 护理管理系统的应用,避免了信息孤岛,优化了护理工作流程,而且所有的护理工作信息都记录在册,成为信息化平台上可统计、可分析的资源,给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工作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保证了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
“今后,我们将‘互联网+’与精细化护理管理紧密结合,不断与信息科进行有效协调,以加强顶层设计,加快解决护理信息化中出现的问题,探索护理信息化的发展,使信息化与护理工作流程环环相扣,助力护理工作实现管理升级。我们相信,随着信息化护理多个项目陆续上线,‘互联网+’必将为白衣天使插上腾飞的‘翅膀’!”该院院长李富梅满怀信心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