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党员干部台上一套,台下一套,把自己入党时的宣誓忘得一干二净,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看成是谋取私利的工具,一门心思想着自己怎么去升官发财。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中披露的落马官员就是佐证。因此,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应深刻理解权为民所用的内涵,将手中权力转化为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办群众之所需的具体行动。
做到权为民所用,必须树立正确的权力归属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马克思主义权力观概括起来就是两句话“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作为领导干部,必须明白手中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要对权力多一分敬畏之心、多一分责任之感、多一分奉献之思,确保权力的运用体现人民的意志和愿望。所以,领导干部要做到权为民所用,就必须克服错误的权力观,按规则、按制度行使权力,自觉接受法律监督、党内监督、行政监督、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真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确保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服务。
做到权为民所用,必须树立正确的群众鱼水观。对人民群众是否充满感情,是否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关系到是否赢得民心,关系到党和国家政权的兴衰成败。因此,要做到权为民所用,领导干部就必须始终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强化公仆意识,摆正自己同人民群众的位置,端正自己对人民群众的态度,始终把自己看成是群众的普通一员,坚持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保持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时刻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真正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
做到权为民所用,必须树立正确的职务升降观。俗话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岗位是不动的,但思想是变动的,人才是流动的。所以,面对自己的岗位调整或职务升降,要怀着一颗“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平常心,破除“上荣下辱”等陈腐的封建观念,树立能上能下、能官能民的豁达开朗情怀,善于解剖自己,站到发展和全局的高度看待组织的安排。只要我们做到“进亦忧、退亦喜”,正确对待自己的升降去留、进退留转,就能心无旁骛,进而放下思想包袱,轻装上阵,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更好地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关系国运。把权为民所用付诸实践,不在于豪言壮语,而在于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的追求奉献上,在于解百姓之难、谋百姓之利的具体行动上。各级领导干部都应该把权为民所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心”开始,服务好群众,成为群众心目中的好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