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新媒体丨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请为你中意的“笑脸”投票
平凡岗位看担当 最美天使在身边
焦作地区政务微信排行榜
上周本报最受关注微新闻公布
流浪人员成“新市民”是有益探索
不开车 莫攀比
突发事件面前政府及时发声才有担当
打造校园资讯服务新平台
世相漫话
激发党建工作宣传新活力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上一期  下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 年5月1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今日话题】
不开车 莫攀比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往常开家长会时,我们发现一些家长开保时捷、奔驰等豪华汽车进校园,但大多数家长还是骑电动车。为避免孩子产生攀比之心,学校规定开家长会时,只允许家长骑电动车进校园。”近日,浙江省杭州市明珠实验学校校长洪建斌告诉澎湃新闻网记者。对此,有人赞同,但也有人认为因为经济水平不一样,家庭之间存在差异,避免孩子产生攀比之心当做好“平日之功”,而不是禁止家长开车接送孩子。对此,你怎么看?

  【观点1+1】

  @胜平王大头:学校试图避免让学生产生攀比心理,是出于教书育人的职业本能,也是出于一片好心,但这种规定显得有点片面,不想让孩子产生攀比心理,做好“平日之功”才是根本。

  @深海林森景幽幽:避免孩子之间攀比,要从生活细节着手,例如接送孩子应该低调。虚荣攀比摆阔气,最终未必是好结果。

  @风开季节:与日常生活相比,开私家车进校园所造成的攀比,还是比较小的。平时对孩子加强引导,通过言传身教,给他们一个正确的认识,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

  @邵武古山何氏:学校的初衷很好,但这还不够,平时应加大这方面的宣传教育,让攀比之风远离学生,如果只是“临时抱佛脚”,这样的规定不可能有什么效果。

  @龙腾四海112:每个家庭的经济水平不同,这是客观事实,有能力开豪车无可厚非。如果让家长都骑电动车进入校园来防止学生攀比,未免有点舍本逐末,关键还应该在平日的教育中引导。

  @蒋珊如此多骄:防止学生攀比,禁止家长开车进校园只是方式之一。做好平日相关的宣传教育,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心理,再进行适当引导,就能消除攀比之风带来的不良影响。

  @东山谢氏:学校做得好!教书的同时,也不忘育人。孩子的攀比心理就是从一个个生活细节之中逐渐形成的,虽然仅靠“开家长会私家车不得进校”这一项举措并不能完全消除攀比心理,但起码起到了提示作用。如果家长对此有所感悟,就会从其他的生活细节加强对孩子正确人生观的培养。

  @楷模开幕:比较赞同“学校开家长会只允许骑电动车进校园”之规定,且不说豪车进校园容易引起学生间的攀比,学校人员密集,开车进校园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所以,学校有这样的规定就要遵守。

  @云盅慢步:校园最该攀比的应是刻苦攻读、奋力拼搏,禁止家长开车进入校园,避免豪车成为学生关注的热点,体现了学校的用心良苦,值得点赞。

  【下期话题】

  技术工人受热捧

  在日前举行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第一季度新闻发布会上,人社部新闻发言人卢爱红表示,下一步将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制定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政策。此前,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发布的《中国人才发展报告(NO.4)》显示,中国高级技工缺口高达上千万人。近日,一项调查显示,60.4%的受访者认为,近些年来技术工人的社会地位提高了,53.3%的受访者认为职业技校的毕业生比普通院校的毕业生在就业时更具竞争力。与此同时,受访者也指出技术工人仍然面临社会认可度不高、职业发展空间小等困境。对此,你怎么看?

  (参与热点话题讨论,请关注《焦作日报》官方微博:@焦作日报)

  本期栏目主持人 本报记者 王水涛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