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松翠柏沿山势起伏而展示雄风,绵绵相连犹如一弯绿色的月牙,将一座千年古刹环抱其中,任山下泉水潺潺飞燕啁啾,岁月却在这里沉浸不语,静待春来秋往。
这是月山之美。
如果说月山仅有风景如画之美,这在全国各大景区中不足为奇,那么在这凝聚着厚重历史文化、清乾隆皇帝都曾赞不绝口的风水宝地,开创于金大定二十五年(即1185年)的月山八极拳,不仅历经800多年的风雨引得无数英雄竞相虔诚膜拜,更在高度文明的今天,成为月山最富有活力的文化元素。
“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为我们提供了高度文明的生活空间,焦作全市上下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的深入推进,为我们开发和打造月山八极文化旅游圣地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这句铿锵有力的话,是博爱县委书记张建在5月13日首届月山·八极(拳)文化论坛上的致辞,从中不难管窥博爱全域旅游工作的一大品牌特色——用八极拳打造最富有魅力的八极文化旅游圣地。
这绝不是心血来潮。
欲说八极文化旅游圣地,不妨先让我们透穿历史的风尘回望曾经的岁月。始建于公元1158年的月山寺,是历史上著名的佛教圣地。“清风寺”“大名禅院”“宝光寺”,仅从这些名字中就不难看出昔日月山寺的辉煌。在其鼎盛时期,寺庙里有五百僧侣、千余间房舍,且经版、经书收藏甚多,尤其藏经阁中收录的佛经最为完整。明永乐三年,这座寺庙更名为月山寺。曾经,月山寺与少林寺、白马寺并称为“中原三大古寺”。月山八极拳,由月山寺第二代方丈苍公所创。与其他寺院武术一样,月山八极拳原为月山寺看寺护院、寺僧强身健体所用,明永乐年间传入民间。
“月山八极拳是中国传统武术阳刚一派的代表,其动作具有简练朴实、刚猛暴烈、气势雄健等鲜明特点,在中国武术中占有重要地位,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现实价值。2008年,月山八极拳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首届月山·八极(拳)文化论坛上,与会代表无不折服于月山八极拳的魅力。
再精湛的拳术都需要人来传承;再优秀的文化也只有紧密服务大众生活,才更具文化的内涵和魅力。挖掘和发扬八极文化,是博爱县深入推进全域旅游工作思考之后的谋定。用博爱县旅游局一位工人员的话来说,全域旅游提供了一个全方位开放的生活空间,在这个空间里,深具历史文化内涵的八极拳和八极文化,必将成为熠熠生辉的一颗明珠。
这是博爱全县上下的共识。
近年来,博爱也在这种共识下努力着,该县委、县政府大力挖掘传统武术,积极开展八极拳与八极文化的挖掘、推广、传承工作。同时,对月山寺进行旅游开发,突出八极文化特色,规划建设禅修小镇,打造八极文化园、禅意休闲区、礼佛朝觐区、农禅体验区、生态保育区、旅游专用通道项目、天河漂流项目、月山寺景观专项提升等项目。
当前在我市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的大环境中,博爱县这次举办首届月山·八极(拳)文化论坛,深深吸引着众多热衷八极文化的仁人志士。据博爱县旅游局一位负责人说,通过与会武术专家学者的深入探讨和研究,进一步梳理探寻八极拳与八极文化传承发展的脉络,共商如何打造八极文化旅游圣地。
“我们希望博爱月山成为八极文化旅游圣地,并为八极拳与八极文化提供一个展示、研究、挖掘、提升、融合的平台,使月山八极拳与八极文化能够薪火相传。”张建的话,富有力量,更充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