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满过后天气湿热,很多人贪凉,吃冷饮、吹空调,这些都不科学。长时间在空调环境下工作学习的人,因空气不流通,环境得不到改善,会出现鼻塞、头昏、打喷嚏、耳鸣、记忆力减退以及一些皮肤过敏症状。因此,夏季寒湿一定要及时防治。
合理使用空调 避免寒湿入体
1.不要24小时开空调。
调节的温度和室外温度差不要超过7℃,常开窗换气,以确保室内外空气的对流交换,打开窗户将室内空气排出,使室外新鲜气体进入。老年人和婴幼儿应特别注意不要长时间待在空调房内。
2.空调房间注意清洁。
减少污染源。地毯、床单、沙发罩要经常清洗,这样细菌就不会过度繁殖,避免带来健康隐患。
3.办公桌不可摆在冷风直吹处。
室内空气流速应维持每秒钟20厘米左右,办公桌切不可摆在冷风直吹处,因为该处空气流动还将降3℃~4℃。
4.适当增添衣服。
长时间坐着办公,应适当增添衣服,膝部盖上毛巾等予以保护,同时注意间歇站起活动活动,以增进末梢血液循环。
5.温水澡+按摩。
大汗淋漓时冲凉水澡不科学,特别对于女性朋友来说,凉水澡会为许多妇科病埋下隐患。回家后可用热毛巾擦脸、擦身,协助人体降温。
6.出汗过多时不要马上开空调。
若你刚从外面大汗淋漓地跑进屋,千万不要马上打开空调,因为这时你全身皮肤的毛孔为了散热出于开放状态,突然接触到冷风,毛孔会来不及收缩,中医上说就是寒邪入侵,很容易出现感冒。因此,进入室内后要先“冷却”10分钟,等皮肤的温度下降之后,再打开空调。
7.停车时不熄火开空调很危险。
夏季许多车主习惯停车时不熄火开空调。由于发动机长时间处于怠速运转状态,造成汽油燃烧不完全,会产生高浓度一氧化碳;温度过高会使车内的有毒气体释放,空气流通不好,易导致缺氧中毒。
饮食游玩 避免寒凉侵入体内
1.少吃或不吃冷饮。
虽然夏天是吃冷饮的季节,但吃得越多越凉越易中暑。因为人体局部的温度快速下降,身体一下子无法适应,消化系统就会受到影响,造成胃肠道功能紊乱,影响到其他系统。特别是过敏体质的人在大量运动后要先喝温开水,避免“冷空气”突袭呼吸道,引起过敏。
2.夏吃姜护肠胃。
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但有些人在夏天常为一时之痛快,将一瓶或一杯冰镇饮料一饮而尽。结果是人体的感觉能力下降,直接的危害是小肠温度下降,气血运行受到影响。
3.不能长时间喷泉湿身。
炎热夏季,室外喷泉开放,适合游人观赏。一些年轻人和小孩喜欢在喷泉中间穿梭、嬉戏打闹,长时间玩耍容易被喷泉淋湿,湿透的衣服不及时换掉,寒湿容易侵入体内,对身体造成伤害。
4.合理补充盐藻。
盐藻富含的粗多糖能促进双歧杆菌的增殖。人体虽然不能直接利用粗多糖,但是粗多糖可被肠内细菌利用,并且能促进双歧杆菌的增多,能防止便秘、腹胀,具有调节胃肠功能。
新 华
■相关链接
夏日寒湿宜平补略加“酸苦”
冬瓜 中医把冬瓜称为“祛湿大元宝”。它有祛暑、祛湿、利尿的作用,既是美容佳品,又是减肥圣药。夏天如果身上长了痱子,把冬瓜切成薄片擦于患处5分钟,几天下来痱子就会消失。
扁豆粥 白扁豆具有健脾和中之功效,味甘性平气香,能疏脾开胃,可用于脾胃虚弱而饮食不进、呕吐泄泻者。脾胃不好的人平时可以用白扁豆和粳米煮粥喝。
薏米 薏米性凉味甘、淡,具有利水、健脾、除痹、清热排脓的功效。薏米对脾胃虚弱,食欲不振、泄泻、消化能力减退、体内有湿气的人群尤为适宜。薏米最好的吃法是用炒薏米泡水或者煮粥喝。
绿豆 绿豆能解暑、利湿、解毒,一碗绿豆汤是解体内暑热的好帮手。夏季出汗过多,喝绿豆汤不仅能补水,还能提供钠和钾。人在缺乏钠和钾元素会让我们感觉困倦无力。不过,经常腹胀、腹泻的患者则不宜频繁饮用。
山药 山药是平补的良药,对五脏气血的虚损补益效果绝佳,常被用来治疗脾胃虚弱、倦怠无力、食欲不振等症状。专家建议吃山药最好选用蒸、炖等烹饪方法。
葡萄等酸性水果 夏季出汗多,易丢失津液,需要适当吃酸性水果,如柠檬、草莓、乌梅、葡萄、山楂、菠萝、芒果、猕猴桃。
新 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