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焦作网谈丨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家长纠结孩子需要上学前班吗?
药店里的坐诊中医靠谱吗?
杨絮飞舞易引发过敏 市民外出应加强自身防范
二维码地名标志牌亮相受市民欢迎 部分网友反映地名标志牌设置过高
《手机里的焦作》征集令
小楷家书
建设优良家风 涵养廉洁品德
打造“脱贫景点”之风当刹
精准就业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 年5月2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打造“脱贫景点”之风当刹
□刘雅鸣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近期在个别地方脱贫考核中发现,70多岁的孤寡贫苦老人家中竟摆上了跑步机,如此一幅脱贫奔小康的画面,令人哭笑不得。这与多年前植树造林考核中出现的“山体喷绿漆”“小学生披塑料袋装羊”何其相似!由此可见,打造“脱贫景点”的歪风并未消停,当刹!

  个别地方为何热衷打造“脱贫景点”?因为在脱贫攻坚这场硬仗面前,个别党员干部作风虚浮、政绩观扭曲和能力不足的问题暴露无遗。脱贫工作是真难,贫困户致贫原因复杂,扶贫脱贫方法更不能简单“一刀切”,只有找准病灶才能去病根,只有沉下心、慢工出细活才能带领百姓真脱贫。这对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工作能力都是极大考验。然而在这块试金石面前,个别党员干部退缩了。因此,打造“脱贫景点”成了他们投机取巧的好办法。对他们而言,一旦蒙混过关,不仅能遮盖工作“盲点”,还有望用表面的光鲜亮丽换取政绩,何乐而不为?

  个别地方为何有胆子打造“脱贫景点”?这不由得令人深思,在脱贫督察考核中,是否有“到此一游”“走马观花”式的不深入做法?在责任追究上,是否有利剑高举、轻轻放下的倾向?督察考核中只有多一分较真,才能挤一分水分,才能让干部时刻绷紧“责任”这根弦,杜绝弄虚作假,确保脱贫成果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考验。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中央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脱贫攻坚,容不得耍心眼,也来不得小聪明。要啃掉贫困这块硬骨头,广大党员干部须立下“愚公志”,用上“笨功夫”,精准扶贫,才能打赢脱贫攻坚战,真正改变贫困群众生活。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