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我市召开“廉洁从家出发”家风教育活动现场会,推动全市各级党组织抓紧抓好廉洁家风建设,动员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以党员干部廉洁家风促党风政风、带社风民风。
家风与官员的操守有直接关联:家风正,则为官清;家风劣,则为官浊。古往今来,大都如此。唐代笔记小说集《朝野佥载》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有一次,武则天当皇帝时曾任监察御史的李畲差手下把禄米(官俸)送到家里。李畲的母亲叫人用斗一量,竟多出了三石(十五斗),便问原因。差使答道:“按惯例给御史量米,不平掉冒尖的部分,自然就多了点。”李畲的母亲又问运费多少?差使又称,给御史家送东西是不用付运费的。老夫人听了之后非常生气,硬要差使将多出的米和运费带回,同时批评了自己当监察御史的儿子。看来,李畲因为官清正而青史留名,与秉性正直清廉的母亲有很大关系。
许多革命先辈不仅是中国传统优良家风的继承者,而且是党的优良作风的开拓者。毛泽东一生严于律己,始终坚持与人民同甘共苦,生活上不搞特殊化,注意用自己廉洁奉公的模范行为影响和教育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周恩来侄女周秉德曾讲述周总理的“十条家规”:“我们从小受的教育就是不能因为伯伯是总理就有任何特权待遇,一点特权思想都不能有。”
当前,党中央高度重视领导干部家风建设,应该说有着极为具体的现实指向。据有关媒体初步统计,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中央纪委发布的100多份中管干部及以上级别领导干部纪律处分通报中,有80多人的违纪问题涉及亲属、家属和身边人,比例在80%以上。全国政协原副主席苏荣在“忏悔录”中写道:“我家成了‘权钱交易所’,我就是‘所长’,老婆是‘收款员’。”大量家族式腐败案例表明,全面从严治党,关键在于全面从严治吏,而全面从严治吏就必须重视反腐倡廉链条上的重要环节,加强领导干部家风建设。
开展廉洁家风建设,领导干部是关键。领导干部作为家庭的核心成员,其一言一行对廉洁家风形成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领导干部要在坚定理想信念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基础上,正确处理两个关系:一是权与情的关系,践行“恋亲不为亲徇私、念旧不为旧谋利、济亲不为亲撑腰”的作风;二是公与私的关系,要讲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克己奉公,树立廉洁家风,给亲属、家属做榜样。
开展廉洁家风建设要制度兜底。从本质上说,家族式腐败的生成是领导干部把手中掌握的公权力当成私有物,奉行“封妻荫子”特权思想,隐蔽地滥用权力的缘故。因此,树立廉洁家风,要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延伸至家庭,进一步完善防止利益冲突、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和规范领导干部配偶、子女经商办企业行为等规章制度,从制度上压缩权力寻租的空间;要将领导干部家风建设纳入考评机制,实施严厉的作风纪律约束,督促领导干部严于律己、审慎用权。
笔者以为,随着廉洁兴家、以廉保家的观念深入人心,崇德尚廉、厚德和谐的清廉家风必将劲吹怀川大地,助推“廉洁焦作”建设迈上新台阶。
期待您对社会热点问题的思考与评价,请把想说的话、想表达的观点发给我们,本报将择优刊发读者来论,共同碰撞思想的火花。来稿邮箱:jzrbs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