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新和
退役士兵安置,是一项难度系数较大的工作。犹如做饭,众口难调。但 是,作为市民政局退伍安置办主任科员程立君,在这个岗位上工作了14年,为我市退役士兵安置工作付出了大量心血。她何以能在普通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业绩?“忠诚,只有对工作忠诚、对事业忠诚,就一定能干好工作!”程立君铿锵地说。
今年46岁的程立君,一边要加班加点紧张工作,一边还要照顾9岁的 儿子。俗话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要想照顾好儿子,就不可能干工作;如果干好工作,就照顾不好儿子。在取舍上,程立君更多地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工作繁忙时,她把儿子交给邻居或亲朋好友照看,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
“退役士兵,他们曾经为国防建设、维护祖国的和平贡献了自己的青春年华,在军营建功立业,付出了巨大的汗水心血,他们是最可爱的人。当他们完成使命,回归地方后,我们有责任搞好服务,尽力把他们安置好。”程 立君深情地说。
退役士兵安置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近几年来,国家为了做好退役 士兵安置工作,出台了不少文件。为了及时弄懂弄通新的政策,程立君不断 学习。她夜以继日查阅资料,回到家中,儿子埋头写作业,她则埋头学习退役士兵安置新政策。
退伍安置办也是一个窗口,经常有退役士兵及其家长前来办理手续,或者询问安置政策,遇到来咨询问题的,她总是不厌其烦地耐心解释。在她细致到位的解释下,大多数退役士兵及家长都能消除困惑和疑虑,满意而归。
每年年底,是退役士兵离开军营的日子,为了把安置政策讲清楚,她积极和驻焦部队联系,送法上门,在士兵退伍前夕,到军营讲解安置政策,把政策宣传做在前,让退役士兵回到地方后,对自己如何被安置、安置去向有个清晰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
在军营摸爬滚打了数载,为戍边卫国奉献了青春的退役士兵,最关心自 己的安置问题。每年面对上千份退役士兵的安置资料,需要一一核对建档。由于科室人员少,程立君不辞辛劳,经常工作到深夜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特别是已经安置过的退役士兵,政策是否落实?接收单位是否正常接收?只要接到退役士兵反馈问题,他们就要到单位调查。
一次,程立君去某拒绝接收退役士兵的单位回访,大门保安以负责人不在单位为由,把他们挡在了门外。当时,天气酷热难耐,太阳晒的皮肤灼热刺疼。程立君没有退缩,而是在门口耐心等待,口渴了,就跑一段路买来矿泉水喝一口,中午到了下班时间,企业职工到饭堂开始吃饭,程立君还是岿然不动。她的这种耐心、诚心终于打动了保安,保安连忙打几次电话,终于联系上了负责人,圆满完成了调查任务。
认认真真做人,勤勤恳恳做事,工作做好了,而程立君的心里却对孩子心存愧疚。她每天早出晚归,有时甚至加班到深夜才回家。有时忙起来,一天都很难和孩子说上几句话,深夜回到家里,看到孩子熟睡的样子,程立君就默默地流泪。一次,她加班到凌晨才回家。当她坐到床头看着儿子时,发现孩子的枕头边放着一张纸条:“妈妈,今晚无论回家多晚,都一定要叫醒我,我想和你说说话!”看完孩子的留言让程立君顿时泪流满面,但她不敢叫醒孩子,生怕耽误孩子第二天上学。在孩子的心中,最开心的莫过于有一次休息日,和妈妈一起在市会议中心一楼看池子里的金鱼。这次程立君耐心地陪孩子看了会金鱼,孩子高兴得手舞足蹈:“妈妈陪我看金鱼了,妈妈陪我看金鱼了!”快乐很短暂,陪了孩子半个小时,程立君又回到办公室开始加班。
为了我市的退役士兵安置工作,程立君奉献了很多很多……
上图为程立君在查阅资料。
本报记者 李新和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