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山八极拳发展与太极拳、少林拳等拳种相比,一直处在‘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尴尬境地,如何让月山八极拳‘活’起来,更好地传承下去,是我们现在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5月13日,在首届月山·八极(拳)文化论坛上,东南大学人文学院哲学专业博士安汝杰说。
文有太极安天下,武有八极定乾坤。在历史上,月山八极拳与太极拳齐名,是中国传统武术阳刚派的代表。2008年,月山八极拳被国务院认定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尽管月山八极拳已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但与太极拳相比,月山八极拳发展似乎相对比较滞后。”安汝杰说。
在安汝杰看来,月山八极拳发展滞后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随着乡村“空心化”问题不断加剧,大量农村青年选择外出打工,导致月山八极拳传承年轻人才出现断层。同时,生活节奏持续加快,习练月山八极拳耗时耗功夫,也使月山八极拳传承出现后继无人的境地。“月山八极拳传承的保守性也制约着自身发展,它以家族传承为主要方式,如父子传承、师徒传承,导致月山八极拳传承范围窄、影响力小。”安汝杰说。
如何更好地传承发展月山八极(拳)文化?
安汝杰建议,月山八极拳可以向太极拳、少林拳等优秀拳种学习,借鉴其在国际、国内的传播经验;对于武术传统村落进行保护,注意保护“月山八极拳村”或月山八极拳文化发源地,建立月山八极(拳)文化博物馆,依托实体,进一步挖掘月山八极(拳)文化;对于生活拮据的民间月山八极拳传承老艺人,当地政府应予以资金上的支持,为老艺人提供场地、购买器械,鼓励老艺人招收学员,把原汁原味的月山八极拳传承下去;在教育方面,可以把月山八极拳纳入当地中小学体育教育,开设八极拳体育课程,向更多的青少年传播月山八极拳;将月山八极(拳)文化与职业教育紧密深度融合,深入开展月山八极拳系统理论研究,科学规范月山八极拳专业教学,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月山八极拳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