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文化焦作 上一版3  4下一版
市博物馆:体验式“营销”让文物“活”起来
晴耕雨读 墨绘人生
让月山八极(拳)文化薪火相传
图片新闻
博爱端午节活动打出传统文化牌
焦作硬协送作品进校园
让“超市”成为丰富群众生活的新阵地
焦作百姓文化超市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 年5月2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晴耕雨读 墨绘人生
——记我市青年画家桑亮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桑亮在作画。
  (图片由桑亮本人提供)
 
   

  本报记者 焦 娇

  他从风景秀丽的太行山下“小江南”走来,绿水与青山赋予了他灵气,十多年的学画经历又让他拥有了沉稳洒脱的情怀。而他的画,简朴自然、韵致生动,画中清秀挺拔的翠竹、峰峦起伏的青山,无不给人以美感,充满着笔墨情趣。

  他就是桑亮,1984年生于焦作市博爱县,是民建焦作市书画院特聘研究员、著名画家董寿平再传弟子。近日,在桑亮的工作室,记者见到了他。

  美是没有目的的快乐。和很多孩子一样,桑亮从小就喜欢画画。“那时候只有五六岁,还不懂得什么是绘画,就只是喜欢拿着粉笔在地上、墙上乱写乱画,画生活中看到的场景,画自己理想中的生活。”对于一个没有经过任何训练的孩子来说,他的笔触只能是粗糙的、稚嫩的,但一向重视文艺的父亲却从中看到了他的绘画天分,这种天分不是技巧的纯熟,而是对美的感悟。

  之后,父亲便开始有意挖掘桑亮的绘画潜能。“每次父亲画画,都会让我在旁边看着,教我绘画的基本知识。”忠厚传家,诗书继世,带着父亲的期望和对绘画的热爱,桑亮坚定地走上了绘画的道路。

  在桑亮的绘画岁月里,有三个人是不得不提的,一个是景润之,一个是彭善喜,还有一个是刘家生。这三位都是桑亮的恩师,也为他的绘画之路点亮了一盏盏的明灯。

  桑亮10岁时,经父亲介绍,拜博爱县老艺术家景润之为师。对桑亮而言,景润之教会他的不只是绘画的理论和技巧,还有做人的道理。“景老师对我的影响很大,这么多年,我一直谨记他的教诲——任何时候都要认真、严谨、谦卑,虽身处闹市心却不失宁静,方得长久,所谓心正则笔正即是如此。”桑亮说。

  1999年的一天,放学回家的桑亮看见桌上放着一幅《清明上河图》印刷品。这一看,他竟再也不能抽离这双眼。“那一刻,我仿佛看见张择端就在我眼前挥毫,我甚至能感觉到他画每一笔的气息。”桑亮回忆道,“看景不如画景,如果这景出现在我的笔下,那该有多美妙。”

  于是,桑亮开始了对《清明上河图》的临摹练习。历时两个多月的时间,他画出了6米多的长卷:人物500余个,房屋百余间,牲畜近百头,整个画面气势恢宏、栩栩如生,并凭此作品获得第八届全国推新人大赛河南十优的成绩。

  那一年,他15岁。

  初中毕业后,桑亮赴外地学习应用美术和设计。在那里,他结识了工笔画大师彭善喜,开始学习传统的工笔画。那细腻的用笔、清雅的色彩、工整细致的画面,都让他心驰神往。

  2010年,在朋友的引荐下,桑亮拜董寿平的弟子——我国著名山水画家刘家生为师,并被其收为入室弟子。“刘老师会手把手教我画画,让我感受用笔的力度和气息,感受笔墨游离时的瞬间变化。”桑亮说。

  十余年间,在三位老师的指导之下,桑亮学习了西方的绘画技巧和中国的审美情趣,可以说绘画的几大门类他都有所涉猎。在这期间,他也多次求教谢小毛、张玲丽、韩贵臣等名家。“绘画,就是要博采众家之长,吸收各位老师的优点,才能走得长远。”现在,他的每幅作品大都以水墨为主,意境恬静,风格清丽,既有传统艺术特色,又有时代的创新之美。而他笔下的山川河流、花鸟鱼虫,是从自然中来,从生活中来,也是从他的心灵中来。

  除了画画,马术也是桑亮的一大爱好。“两者结合会怎样?”32岁那年,一个大胆的想法出现在他的脑海里:骑着马,带着画笔,怀揣着梦想去旅行写生,不为当下浮躁的社会所左右,来一场穿越上千公里的深度文化游。

  “生活不止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桑亮坦言,“艺术的修行,需要走出去感受自然,体验当下,发掘身边人和物的美,让更多的人因为美而感动。”

  今年4月7日,桑亮出发了。此后的一周时间里,他骑着马从山阳故城画到嘉应观,再画到黄河岸边,一路寻师访友,在领略古圣先贤故址遗篇的同时,用画笔架起了见证大美河南的时空走廊。

  在完成骑马游学的第一阶段后,他说:“在艺术学习的道路上,我才刚刚开始。未来几年,我会把河南的名胜古迹走完画完,还会沿着茶马古道和部分丝绸之路的足迹,骑着马画遍中国,为传承传统文化略尽绵力。”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