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毕业了,该用怎样的方式和母校分别?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三女生芮正琴在微信朋友圈里逐条写下本硕七年的所见所闻,组成“毕业百事记”,全方位记录南大的美好。这组“毕业百事记”被南京大学官方微信整理后推送,引发无数南大校友共鸣:时光荏苒,记忆中的校园永远是年少模样。
(据《扬子晚报》)
进入6月,一年一度的毕业季又如期而至,对于全国几百万的大学毕业生来说,以何种方式向自己的母校告别,就成了每个人不得不面对的话题。客观而言,根据媒体以往的报道,部分大学生采取的告别方式,并不是那么文明和理性,反而弥漫了宣泄情绪、充斥了野蛮行径,令人感到遗憾。
有人天天参加各种各样的饭局、聚会,每天喝得醉醺醺的,既伤害身体,也和自己的身份不符。还有人希望在离开大学校园、迈入社会之前最后再宣泄一把、放纵一次,于是撕书、扔书、“喊楼”等现象,也年年在一些大学上演,甚至成了一种传统。但这样的方式,只是满足了自己的心理需求,却对学校的卫生环境、教学秩序、学校管理等方面带来了消极的影响和破坏,也是一种不文明的告别方式。
而像南京大学这位女硕士这样,以一组“毕业百事记”的方式向自己学习和生活了七年的母校告别,不但文明、理性,而且优雅、知性,既得到了学校方面的高度认可,在学校的官方微信推送她的文章,同时也得到了校友、网友的认可。所以,这样的告别方式,才是值得肯定与鼓励的,也是值得所有进入告别季的大学毕业生们借鉴学习的。
人生总是处在不断的告别之中,有些告别很普通,比如一个经常出差的人,告别对他来说就是一件稀松平常可以忽略不计的事情。但是有些告别,却意味着很多东西,甚至说意味着人生的转折,大学生们的毕业告别,就属于此列。对于绝大多数的大学毕业生来说,毕业就是学校和社会的一道分水岭,就此一别,今后也很难再回到校园当中来。
也正是因为如此,很多人才对自己过于放纵,产生了宣泄的情绪,导致出现了不文明、不理性甚至是野蛮的告别方式。其实即便我们不能像南京大学的这位毕业生一样,以记录大学生活点点滴滴的方式向母校优雅地告别,也同样可以选择除了酗酒、撕书、“喊楼”之外更加文明理性的告别方式。比如一些学校会设立专门的“留言墙”,以供毕业生写下对母校的祝福、对学弟学妹们的嘱托等,这既是一种优雅、平和的告别方式,更体现了毕业生对母校的一种眷恋、呵护与关爱,值得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