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党报心 怀川情 上一版3  4下一版
秦绪常,报业复兴立头功
甘为新闻 献毕生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科室风采
科室风采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7 年6月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秦绪常,报业复兴立头功
本报记者 杨仕智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焦作日报社原副总编辑秦绪常。
  (本报资料图片)
 
   

  用《焦作日报》奠基人来形容焦作日报社原副总编辑秦绪常(正县级)实不为过,在他和战友们的辛勤努力下,《焦作日报》才获得了重生。

  1982年6月,焦作市委作出《焦作日报》复刊的重大决定,任命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宋福厚兼总编辑,秦绪常为焦作日报社副总编辑,主持全面工作,这是焦作人民政治生活的一件大事,这项光荣的使命就此落在了以秦绪常为首的一班人身上。

  《焦作日报》复刊,首先要解决有人办报的问题。

  1983年早春,秦绪常率领一班人兵分多路,在全市多条战线开始了“招兵买马”的工作,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以康伟、郭平治、张国柱、张成山为代表的大批办报精英共32人,怀着振兴焦作报业的雄心壮志,会聚在《焦作日报》旗下,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创业历程。

  1983年5月1日,是焦作报人永远铭记的一天,这一天,散发着油墨清香的第一期《焦作日报》与期待很久的广大读者见面了,从此,《焦作日报》复刊纪念日,就永远定格在这一天。起初每周出版一期,后来发展到每周出版六期,直到1984年1月1日,《焦作日报》才正式恢复出版。曾在《焦作日报》创建之初付出无数辛劳的时任办公室主任李如增深有感触地说:“《焦作日报》从筹备、试刊到正式出版,论功劳,当给秦绪常立头功,他为之付出的努力太多太多了。”

  《焦作日报》要发展壮大,不解决有地方办报的问题不中。《焦作日报》复刊后,一直借用市委原办公楼五楼新闻科的办公室,地方狭小,严重影响了报业发展。为了给焦作日报社找到一块“风水宝地”,秦绪常克服腿脚不便的困难,每天让李如增骑着永久牌加重自行车带着他满城跑,从城里到城外,从焦西到焦东,听说哪里有好地方就往哪里跑,经过数周的考察,终于在市解放路东段准备修建体育馆的东南方200米处选择了一块11亩大的“宝地”,这就是老报社的所在地。

  为了尽快拿下这块地盘,秦绪常经常让李如增骑车带着他跑市规划、土地、城建等部门,早出晚归,沟通协调,办理相关手续,有时一忙就是一整天。为了解决买地、盖办公楼和印刷厂的钱,他和相关同志三番五次跑市委、市政府和市财政局,苦口婆心地找领导要钱。在兴建报社办公楼的日子里,他和同志们没日没夜地工作,一手抓办报,一手抓建设,付出了极大的心血和汗水。

  1986年6月12日,一栋崭新的焦作日报社办公大楼正式建成投用,焦作日报社自此结束了“寄人篱下”的日子,拥有了完全属于自己的阵地。许多老报人提起这段往事几乎众口一词:“老秦为报社拥有立足之地和发展舞台,出了大力了。”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