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党报心 怀川情 上一版3  4下一版
怀川犹念大师情
英雄家风传后人
风雨兼程展风采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感受变化 看见希望 共创未来
齐天乐·心语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7 年6月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怀川犹念大师情
——本报追忆与新闻界泰斗穆青的难舍情缘
作者: 本报记者 王玮萱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穆青。 王振松 摄
  柴国庆与穆青在挑选《焦作日报》报头。 王振松 摄
 
   

  在庆祝《焦作日报》创刊60年之际,本报再度追忆新闻界泰斗、新华社原社长穆青,一位在《焦作日报》发展史上留下浓重一笔的导师,一位曾对《焦作日报》关怀备至的恩师,一位与《焦作日报》有着难舍情缘的良师。

  “他两次为《焦作日报》题写报头,放眼全国,没有哪一家地市报能享受如此殊荣。”

  “他曾欣然担当焦作日报社顾问,并多次指导焦作日报社工作。除了焦作,他没有给任何一家地市级报社当过顾问。”

  “从1995年开始,他生前每年都要收藏《焦作日报》合订本。他对《焦作日报》的厚爱,许多地市级报社都无法企及。”

  在追忆穆老与《焦作日报》的情缘时,焦作日报社党委原书记、原总编辑柴国庆连连感叹。

  1995年10月11日至18日,受焦作日报社邀请,已退休在家的穆老在新华社原副社长冯健的陪同下,重提金笔走怀川。

  柴国庆回忆:“在焦作期间,我前往拜见穆老与冯老,并代表焦作日报社向两位老前辈汇报了报社发展近况,二老听后十分高兴。”

  “穆老当时勉励焦作日报社,要始终把提升报纸质量放在首位,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深入基层,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还要注重培养名记者、名编辑。”

  聊天中,柴国庆激动地向穆老请求:“1988年1月,《焦作日报》启用了您亲题的繁体字报头。现在,全国都在推广简体字,能不能请您再为《焦作日报》题写简体字报头。”穆老欣然应允,并提笔连写4个“焦作日报”字样,让柴国庆挑选。

  此时,柴国庆拿出备好的焦作日报社顾问聘请书诚邀穆老,穆老高兴地答应了。

  穆老与焦作日报社的交往极其真诚。自1995年成为焦作日报社顾问后,他生前每年都会收藏《焦作日报》合订本,并适时提出建议。每年年初,柴国庆还会带队到北京拜见穆老。

  在柴国庆眼中,穆老形象清瘦,目光炯炯,精神矍铄,对生活、新闻事业充满了无限激情。

  与穆老有着亲密接触的还有焦作日报社摄影部原主任王振松。在焦作日报社创刊60年之际,“老摄影”王振松正在整理1995年穆老莅焦考察时的影像。

  王振松回忆,1995年10月11日至18日,穆老、冯老围绕焦作小康村建设,先后深入博爱县许良镇泗沟村、沁阳市太行街道、孟州市南庄镇桑坡村、修武县云台山风景区等地考察。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采访时间很紧张,身边人员不断提醒穆老、冯老注意休息,可两位老前辈始终斗志昂扬,手拿采访本,认真记录。采访中,他们没有一点官架子,很随和。”

  “我记得,在武陟采访结束后,穆老、冯老与我单独聊天,一起回顾几天来的采写过程。遇到听不懂的方言,他们十分谦虚地向我核实。”

  随即,穆老与冯老在《人民日报》《经济参考报》《焦作日报》上,分别以《牛角川隆起》《中原“金三角”纪行》《焦作——中国中西部升起的希望之星》为题,为焦作发展书写大文。一时间,焦作成为全国关注的热点。

  在王振松整理的照片中,穆老在田间地头与焦作老百姓开心地聊天,在云台山中看着壮美山水微笑……他对焦作厚土热爱至深,对《焦作日报》情有独钟。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