峥嵘岁月,春华秋实。60年岁月,弹指一挥间。《焦作日报》迎来了创刊60年的日子,实在可喜可贺。60年来,报社采编人员呕心沥血,孜孜以求,将热情凝成文字,将汗水化作版面,记录了焦作的呼吸,捕捉了焦作人民的表情,见证了焦作的奋进,折射了焦作的发展,浑厚而成一部浩然的焦作“史记”。为焦作建设和发展鼓与呼,成就了恢宏的瑰丽焦作画卷。
《焦作日报》,一个与焦作人民血脉相连、休戚与共的报纸。60年叠印着奋斗与辉煌,记载了焦作建设者的光荣与梦想。60年,每期报纸的背后,都有阳光、有风雨、有欢笑、有汗水,有党的要求,有焦作人民的呼声。
60年岁月,《焦作日报》研墨爬格,以笔为犁,吮吸焦作人民的“百家饭”,咀嚼山阳大地的“万家食”,深耕焦作这片热土,主动弘扬主旋律,发挥正能量,在坚守中成长。阅读《焦作日报》,就如春风拂面,似幽兰沁心。她是全市人民的良师、益友、知音。
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滔海亦英雄。60年,经过岁月的洗礼,《焦作日报》从一个只有4个版面的小型报纸,发展成12个版面的大型报纸,并出版了《焦作晚报》。完成从稚气到成熟、从粗放到精致品质提升。从最初“铅与火”的“黑白世界”,迈入“光与电”的“彩色华章”,筚路蓝缕,一路走来,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的发展嬗变。翻开一期期《焦作日报》,焦作儿女的缤纷生活,焦作发展的日新月异都跃然眼前。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作为《焦作日报》一名老读者,我与她从最初的相遇、相识到相知、相伴,已历经几十年,是她给我生命平添了一分难得的厚重。1959年,我来到焦作,担任河南省第四技工学校团总支书记、政治课老师。因工作的需要,我和《焦作日报》结下了不解之缘。每天看《焦作日报》成为我雷打不动的习惯,每当拿到新一天的《焦作日报》,我总是爱不释手,先睹为快。每天上午我都要抽出半个小时,认真阅读,从中学习政治和业务知识,并用以指导工作实践,《焦作日报》真正成为我工作上的参谋和助手,使我受益匪浅。我2001年办理了退休手续,遵照组织安排,我在单位继续工作,一直尽力为《焦作日报》写稿。从1986年6月在报上刊登第一个“豆腐块”开始,先后在《焦作日报》发稿170多篇。2015年,我完全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仍然订阅了一份《焦作日报》,把她作为自己的精神食粮。
逐浪峰巅豪情在,又见春风卷潮来。愿《焦作日报》以创刊60年为新的起点,日夜躬耕不辍,种好宣传焦作的这块“责任田”。衷心祝愿《焦作日报》枝叶繁茂,绚丽多彩,耀眼夺目,茁壮成长,越办越好,进一步达到内容丰富有特色,版面活泼有美感,篇幅短小有干货,文体多样有新意,内容雅俗有层次。为加快建设“四个焦作”,早日跻身全省“第一方阵”,实现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作出更大贡献。写对联一副,权当对《焦作日报》创刊60年的祝贺和感言:
高擎旗帜,情系人民,凡60年已酬大业;
满注豪情,继往开来,是千里更建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