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翘花满山的季节,我约了几个好友,到太行山深处,神奇美丽、文化厚重的长岭村寻古探幽,是一件非常惬意的事情。因村后有一条山岭像一条巨龙,蜿蜒上百公里,故得名长岭村。长岭村地处青龙峡景区南部,气候宜人,山势陡峻,地貌奇特,构成了特有的壮美秀丽山色风光。民居历史悠久,依山而建,房舍密集,是隐藏在太行山深处的又一个鲜为人知的传统古村落。
汽车驶出市区,沿焦作至青龙峡的公路北上,到赵庄东行,走上新开辟的宽阔岭上公路。麦秸河、张盘沟、高窑河、窄门村、葛沟池……一个个似曾相识的小山村甩在了车后面。路边一个个旅游标志的路牌映入眼中,峰林峡、青龙峡、净影寺等名胜景区近在咫尺。这些知名景点,没有改变我们去长岭村的意图。谈笑间,到了焦青公路去长岭村的路口,长岭村党支部书记姬四清已在此等候多时。同行的朋友姬智系上白作村人,与姬四清不仅是老本,且同属明洪熙年间由山西高平迁徙过来的姬姓后裔,同姓同宗,倍感亲切。400多年间,上白作村与长岭村,虽相隔重重嵯峨大山,相距遥遥崎岖小路,两村姬姓族人却从未间断人情往来,结下浓浓亲情,演绎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
下了焦青公路,走上通往长岭村的水泥路。漫山遍野的连翘花,芬芳四溢。山洼里盛开的桃花,分外妖娆。平原和山区的温差,导致了桃花开放的时差,恰如乐天先生“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诗意。我们追寻着乐天先生的诗境,暮春之际,不知不觉转入长岭,寻觅长岭迤逦的景色、厚重的文化、淳朴的民风、古朴的民居。
村北口拐弯处,一棵郁郁苍苍的迎客松,随风摇曳,似乎在向远到的客人招手致意!举目南望,炊烟袅袅青石房,白云生处有人家,长岭村依稀可见了!长岭村坐落在沟壑幽深、树木葱郁的深山中,依山而建,由东往西,错落分布。从村东头的一处平坦处进村,全村均为石头房,座座历史悠久。建筑风格与高窑河、窄门村完全一样,全部为石头垒砌的房子,分别有明、清、民国、新中国成立后四个建造时期,跨越500年,不同的历史时期,建造风格也各不相同。明洪熙年间,山西高平姬姓家族迁居至此,刀耕火种,繁衍后代,开创了长岭村有人类居住的新纪元。
在姬四清的引领下,我们到了长岭村大队部。几间干净整洁的房子,墙外悬挂着长岭村党支部、村委会、监委会、广播室等牌子。长岭村曾经居住300多口村民,目前仅有26户人家61口人,多数年轻人已迁居山外定居,老年人穷家难舍,故土难离,过着亦耕亦牧亦林的田园生活。许多宅院已人去屋空,甚至坍塌,留下残垣断壁的石头墙,湮没在荒草丛中。
大队部右下方的一座石头宅院,为明代建筑,系长岭村最古老的房屋。堂屋为三间低矮平房,屋顶结实的梁、檩、椽被烟火熏得黑黝黝的。室内的八仙桌、长条桌、梳妆台、盆架等工艺精湛,雕刻细腻,古色古香,系清代家具。古老的房屋、典雅的家具,传承了一代又一代。东西厢房低矮狭窄,厨房里依然垒着锅台,用劈柴烧锅炒菜做饭。走出明代石屋,沿片石铺就的石径而上,徜徉在狭窄的街道,置身于这样古老而神奇的长岭村,物我两忘,恍若隔世。这里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是一方净土,是一处悠然见南山的世外桃源!从每户石屋的门楣和门礅的石雕可以看出,建房时的家境状况。家境殷实的门楣多为石拱形,拱形上面雕刻着缠枝牡丹、梅花、荷花、喜鹊、蝙蝠等花纹,寓意着“富贵平安”“喜气盈门”“五福临门”;门礅上雕着寿桃、柿瓣花,寓意着“幸福长寿”“事事如意”。家境较差的人家,门楣多为一个横长条石,简单雕刻些花纹,门墩上却不雕刻任何花纹。
一个宅院的大门门楣下,一个元宝造型的木雕,倒扣在门楣和门头之间,恰如一只横卧的蝙蝠,象征着家庭“财源广进”“福禄双全”。
走进村委会主任姬小德家,这是一座清代小四合院,屋内屋外,均为青石铺设,已被踩踏得油光可鉴。大门里边放着一个鏊面方石,四边雕刻着精美花纹,这便是洗衣用的“槌布石”。在没有洗衣机、洗衣粉的年代,人们将湿过水的衣服,放在石头上,用棒槌使劲捶打数下,肮脏便会去掉。大门外摆放的曾经用来磨面的石磨、石磙,舂米的石臼,喂牛的石槽等生活生产工具,已成了人们休闲娱乐的凳子和桌子。这些几千年农耕时代的石器产物,湮没在历史的记忆里,成为供后人瞻仰观赏的古董。长岭村还有“怀梆之乡”的美誉,方圆数十里山村的怀梆戏都源于此。姬小德的父亲姬文印是村里唱怀梆的明星,怀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耄耋之年的老人家,身体硬朗,精神矍铄。他自幼习唱怀梆,唱腔浑厚,和前辈们组团奔波山外唱戏,最远唱到沁河南岸。怀府八县,长岭怀梆,家喻户晓。消夏纳凉,茶余饭后,村民们都会聚在一起,听姬老先生唱怀梆,粗犷奔放的怀梆响彻山谷,浑厚雄壮的乡土唱腔回荡山村。
怀梆作为梨园民间剧种,更是地方戏曲的稀有剧种,具有鲜明的地方特点。长岭村之所以能够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不仅仅是石头村的缘故,还因为这里是怀梆之乡。
长岭村山民靠种地、采连翘、编荆条、牧羊、林果、山林等维持生存。人均几分的梯田地,纯粹靠天收,风调雨顺,粮食仅仅够吃,遭遇旱灾,连种子也打不够。民以食为天,庄稼不收年年种,这是中国农民几千年的传统习惯。山民农闲之时,采连翘花晾干,卖给中药铺;割荆条,编箩筐、箩头、提篮等生产生活用具,到集市交易;采摘的山杏、核桃、野葡萄等山果,下山卖给城里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一方水土养活一方人。长岭村的山羊更具特色,羊肉鲜嫩,没有膻味。山民说这里的山羊“走的黄金道,吃的中草药,喝的矿泉水……”羊肉岂能不好吃!
长岭村扼守豫晋交通之咽喉,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近代革命志士浴血奋战的疆场,有着众多的历史遗迹和革命故事。长岭村正是因为有着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传统的民居,淳朴的民风,被列入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纳入中央财政支持范围。该村将获得国家专项补助资金,用于修缮传统民居和历史遗迹,建设石径街道和公用设施,打造一个宜居宜游宜玩的崭新传统古村落,成为人们休闲度假、纳凉避暑的旅游胜地!
走上长岭村西北的山峰之巅,举目远眺,耕夫面朝黄土背朝天耕耘在梯田上,樵夫吃力地挑着劈柴行走在山道上,采药女手提花篮在山脊上娴熟地采摘连翘,牧羊人手执长棍在山坡上悠闲地赶着羊群……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纯朴的山民祖祖辈辈守护着青山绿水的美好家园,守护着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