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贾定兴
有这样一群黝黑的汉子,在地下深处,他们用坚实的臂膀,强壮的手,敦实的脚步,将挖出的煤块运向工厂和千家万户。在昏暗的巷道里,他们用一顶柳条帽、一把镐、一把锨,在黑暗中摸索掘进,为了新中国煤矿事业的发展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有的人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丁百元就是他们中的一员。
1965年11月,丁百元瞒着父母,在煤矿招工人员的带领下来到了王封矿。丁百元说:“只要一看到俺用双手挖出的煤一车车运往祖国各地,俺再苦再累心里也舒坦。”从此,丁百元和煤炭结了缘。
超人的体力、超人的毅力、超人的干劲,丁百元连年被评为劳动模范。长期超负荷的工作、无规律的生活,丁百元的身体渐渐出现异常。检查结果显示,丁百元得了癌症。
长期以来,丁百元将毛泽东主席赞扬焦作煤矿工人“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发挥到极致,他先后被原煤炭部评为“特等劳模”,被全国总工会评为“全国生产能手”“全国劳动模范”,并获“五一劳动奖章”。于1988年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
1992年1月30日,丁百元因病去世,终年55岁。虽然他离开了这片曾经奉献的热土,但是他的精神永远被世人铭记!
虽然“矿山铁汉”丁百元这个名字,对现在很多年轻人来说也许有些陌生,但在20世纪80年代、90年代,他的事迹,他的精神,经《焦作日报》率先挖掘报道后引起轰动,后经《河南日报》《工人日报》先后报道后,传遍全市、全省、全国,激励了一代代人。
时至今日,记者联系到丁百元的小儿子丁慧生,与他一同再忆丁百元时,他深情地说:“小时候,在我眼里,父亲就像是一头老黄牛,兢兢业业,不知疲倦,不是在井下工作,就是在去井下工作的路上,他这种干一行爱一行的精神也激励着我们5个兄弟姐妹在所从事的工作上不断前进。”
当丁慧生得知《焦作日报》7月2日即将创刊60周年时,他向《焦作日报》表达了祝福。他说:“感谢《焦作日报》对我父亲的报道,当时记者为了采访的真实性,和我父亲一起下到几百米的深井,他们的做法让我现在想起来还十分敬佩,在这里,我也祝愿《焦作日报》能够越办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