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党报心 怀川情 上一版3  4下一版
李介人,打造报业发展新高度
《山阳城》, 为你自豪
怀念那激情燃烧的岁月
经济新闻采访部
示范区记者站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7 年6月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李介人,打造报业发展新高度
本报记者 杨仕智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焦作日报社原党委书记、总编辑李介人。 (本报资料照片)
 
   

  在《焦作日报》辉煌60年岁月里,涌现了一批功勋卓著之士,其中一位就是焦作日报社原党委书记、总编辑李介人。与他工作过的老报人都这样评价他的功绩:“他和党委一班人团结众人开创了报社黄金时代。”

  1983年3月,李介人临危受命,走进了焦作日报社这个战斗集体,担任副总编辑,协助主持工作的秦绪常,出色地完成了《焦作日报》复刊筹备、办公大楼征迁用地、建设报社办公大楼和印刷厂大楼等一个个急难险重的工作,为报社的早期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1986年,为人正直、务实重干的李介人走马上任,在焦作日报社面临挑战与发展机遇并存的关键时期,挑起了焦作日报社党委书记、总编辑的重任。从这一天起,他和党委一班人团结带领焦作报人,敢为人先,勇争一流,开启了焦作日报社发展的新征程,用一串串喜人的业绩,浓墨重彩地书写了焦作日报社发展史上的恢宏篇章。

  从1986年到1994年在领军人物李介人的带领下,《焦作日报》由小到大,逐年发展,很多方面全省领先。看硬件,报社拥有了采光条件良好的4层办公大楼、设备现代化的印刷厂大楼,实现了激光照排和胶版印刷。看队伍,政治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能征善战的报社员工发展到120多名,技术精湛的印刷工人队伍发展到近百人,爱岗敬业的自办发行部门人员达到200多人。看产品,报纸有了长足进步,连上几个新台阶:1983年5月1日《焦作日报》复刊后每周出1期,当年10月就发展到每周出6期;1986年1月《焦作日报》又增加出版星期刊。至此,《焦作日报》每周出7期;1992年1月1日《焦作日报》由4开4版小报改为对开4版大报,并从当年9月份起,每周五又增出1期《焦作日报·经济版》。看质量,全省、全国好新闻评选在地市报中数量居前,报纸印刷年年有飞跃,并成功跻身全省报业“第一方阵”。看影响,报纸发行量年年有增加,全市平均每63人就有1份《焦作日报》,城区平均每16人就有1份。看经营,广告收入连年上台阶,年收入达到数百万元,为办好报纸创造了条件。看党性,不管风云怎么变幻,始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保持了正确的舆论导向。看服务,在宣传报道上全力配合全市中心工作,紧跟市委、市政府战略部署,为焦作社会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舆论支撑作用。

  李介人的敬业、威严是出了名的,他身为报社一把手,除抓好报纸出版、发行、经营等工作外,对采编业务和队伍建设更是严抓细管,每天编前会必参加,一二版要闻稿必看,要闻版头条稿必改,发现不正之风必查处,他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带出了正气,培养了大批出类拔萃的报社精英。

  让发展的成果普惠报社员工,让焦作报人有更多获得感,活得更体面更有尊严,是李介人和报社党委一班人遵循的准则。在推动报业大发展同时,他和党委一班人心系报社员工,先后在报社大院建设了3栋共90户家属楼,全社员工和部分印刷厂职工住上了新房,同时还建起了锅炉房、职工澡堂和职工食堂,使报社员工、印刷厂工人和报社家属都用上了免费暖气、洗上了不花钱的热水澡,吃上了可口的饭菜和工作餐,工资收入更是连年增长。在当时的焦作,提起焦作报人的福利待遇,没有人不羡慕的。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