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崔新娟)6月4日,温县黄庄镇西韩村田间机声隆隆,一派繁忙的麦收景象。“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该村流转6000亩土地的种粮大户樊福宪高兴地说,“从俺昨天收割小麦的情况看,平均亩产550多公斤,丰收已成定局!”
眼下正是小麦抢收季节,据温县农业部门测算,该县种植的39.6万亩小麦,平均亩产达到580.2公斤,较去年增产5.2公斤;10万亩核心区小麦亩产达到668公斤,较去年增产3公斤;粮丰工程百亩攻关田亩产772.6公斤,平安种业高产攻关田亩产812.4公斤,较去年增产72公斤;在30万亩小麦种子基地,亩产570.3公斤,预计今年生产良种1.2亿公斤,全县农民收入因此将增加4500万元。
巩固特色优势,持续高产增产。“俺选育的一个小麦杂交组合新品系今年参加国家小麦区域试验,因抗病突出、适应广泛、产量喜人反馈很好。”当日,在温县祥云镇古贤村小麦高产试验田,育种专家范聚云喜不自禁。
为巩固粮食高产优势,温县在全市率先实施高标准粮田10万亩方建设,发展智慧农业、精准农业;依托“三农”服务综合体,为群众提供生产资料、农业技术、土地流转、农机作业等服务;在粮食生产上推行“八统一”服务,对农业生产机制和模式进行规范、提升;在强化小麦育种优势方面,整合全县育种人才、科研、销售等优势资源,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与河南农大签订合作建设协议,河南农大优先将试验基地、科研项目摆放在温县。目前,温县拥有种子企业17家,17个小麦品种通过省审,5个小麦品种通过国审,小麦种子基地稳定在30万亩左右,每年外销小麦种子超过1亿公斤。
培育专用品种,优质高效发展。“人们对小麦面粉的消费,已从以前的解决温饱问题发展到现在的吃得更好,因此我们对小麦品种也更加重视品质培养。”河南平安种业公司总经理吕庆丰说,“我们公司先后培育了优质弱筋小麦平安8号、优质中筋小麦豫麦49-198号等优质品种。今年,我们公司进一步加大对优质专用小麦的品种研究力度,引进国内外优质小麦种子资源,建立小麦品质分析实验室,并积极与小麦深加工企业对接,进一步明确育种方向。”
近年来,温县积极鼓励种子科研单位研发品质与产量同优的小麦品种,今年全县强筋小麦种植面积达到2.12万亩,占全县小麦种植面积的5.3%。
优化管理效能,实现农民增收。“这些年三夏抢收,俺心里越来越踏实。麦收前,各合作社和维修点提前对收割设备进行检修,各种巡逻车的宣传和安全防范也很密集。”当日,在温县番田镇大吴村田间收割小麦的村民徐立平说,“俺种的都是种子公司供种并签回收合同的种子小麦,俺更像吃了‘定心丸’!”
温县提前备战三夏,组织农机技术人员、专业合作社和维修网点对参加三夏生产的农机具进行检修,并作好易损零配件供应,保障机车有效作业时间;通过三夏农机作业市场交易会等,组织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同种粮大户、机具缺口乡镇和村签订合同,确保村村有作业机车。今年,该县组织小麦收割机1100余台、秸秆粉碎机685台、玉米播种机2123台,确保三夏农业生产顺利开展。同时,该县优化短信服务,向各个农机合作社及农机手发送全县各乡镇麦收夏播进度、机车余缺等信息,保障三夏作业机具有序流动。今年,该县30万亩小麦种子基地全部实行订单农业,收购价格高于市场商品粮价格10%~15%,每亩增收150元左右。通过发展种子订单农业,不但降低了农民种植风险,使农民吃上“定心丸”,而且扩大了小麦种子种植面积,避免了盲目生产。
截至6月4日,温县已收获小麦23万亩,播种玉米10万亩,18.5万吨仓容也为颗粒归仓作好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