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科普焦作丨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图片新闻
侯红军荣获首批“河南省创新争先奖”
李军霞:倾情“心育” 甘愿奉献
全市首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座谈会召开
打“小麻将”不算赌博 是务实执法
场地之争
为何不叫《摔跤吧,女儿》
转发当三思
市科技馆选送作品获 “环球自然日”河南赛区总决赛二等奖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 年6月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为何不叫《摔跤吧,女儿》
□盛 翔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看印度电影,比较考验“坐功”,因为电影一般会很长,动不动就有一段歌舞。这个特点,在《摔跤吧,爸爸》里也很鲜明。

  《摔跤吧,爸爸》为什么不叫《摔跤吧,女儿》?这是我看完电影的第一个感受。如果这真是一部传说中的女权电影,给在印度社会中地位不高的女性鼓与呼,主角就应该是练摔跤的女儿,而不是从强迫女儿练摔跤,到帮女儿拿金牌的爸爸——当爸爸被塑造成为神,女儿个人的努力反倒无关紧要了,好像换了谁做他女儿都能成功。

  所以,这其实不是一部女权电影,也不是一部励志电影,而是一个疯狂的印度男人如何借助女儿实现自身梦想的电影。只不过,他恰巧成功了,所以被拍成了电影。那些没成功的绝大多数呢?当然永远只是偏远乡村里的笑话。

  倘若这里面真有励志精神,那就是:一个男人为了实现梦想,无所不用其极,妻子只是生育的工具,女儿起先只是多余的副产品,后来又是实现自身理想的道具。

  这部电影貌似适合虎爸虎妈带着孩子去看。在电影院里,你可以小声趴在孩子耳边说:“看,爸爸妈妈都是为了孩子好,听爸爸妈妈话的孩子将来才会成功。父母不管你,你现在会高兴,但长大了会怨恨爸爸妈妈;父母管得严,你现在会不高兴,但长大了会感谢爸爸妈妈。”

  导演阿米尔汗的另一部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其主题和《摔跤吧,爸爸》正好相反,说的是如何反抗父权,让孩子走自己的路。一个是从孩子的视角思考问题,一个是从父亲的视角思考问题,两者或许没有对、错之分,但肯定有“好”与“更好”——孩子按照自己的梦想做事不一定能成功,但按照父亲的要求做事同样不一定能成功,而两者的区别是,前者至少很快乐,后者会很痛苦。

  《摔跤吧,爸爸》塑造的是一个“英雄的父亲”,所有的荣誉都归于他,拿到金牌的女儿只是配角。看了电影的中国父亲,千万不要因此萌生当个“英雄的父亲”的梦想,强迫孩子实现自己未曾实现的梦想。让孩子成为人生的主角,做父亲的能否成为英雄并不重要。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