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党报心 怀川情 上一版3  4下一版
踏着江总书记考察焦作的足迹
光辉足迹 永恒记忆
江泽民寄语水南关村
江泽民夸赞万北村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 年6月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江泽民寄语水南关村
本报记者 张 冬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1996年6月3日,江泽民同志(右二)考察水南关村。
  本报记者 张 冬 翻拍
 
   

  1996年6月2日至3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率中央有关部委领导来我市考察。6月3日10时30分,江泽民同志来到沁阳市城关镇水南关村(今太行街道水南关村)。在那里,江泽民参观了村办企业新星制革厂,与省、市有相领导和水南关村干部群众进行座谈。他说,希望水南关村干部群众能够正确执行党的各项政策,把家乡建设得更美好。

  水南关村位于沁河南岸,是一个回族群众聚居村。历史上,该村群众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兼顾发展小规模的手工业和商业。上世纪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期,该村两委干部带领群众筹集资金,深翻土地,打机井,治盐碱,修渠道,规划改良土地,大搞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并建起了小型造纸厂,成立了拖拉机运输队。

  改革开放后,水南关村找到了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即用好宰牛羊、刮皮和切糕这“三把刀”,并走好“三步棋”:一是利用当地群众宰牛、宰羊、刮皮的传统技术大力发展制革业;二是根据人多地少、剩余劳动力多的现状,兴办工厂,大力发展运输业;三是利用交通地理优势,发展餐饮服务业。到上世纪末,该村人均收入已经突破6000元,拥有集体企业12家,形成了以制革、橡胶、机械、运输、娱乐为主的支柱产业。

  当年,江泽民到水南关村考察时,该村正处于迅猛发展期。那时,周士义(水南关村现在的包村干部)刚从温县调到沁阳工作,有幸见证了那段历史。“在水南关村村委会,江泽民详细了解村经济发展情况以及回、汉民族团结奋进奔小康的情况。”周士义回忆,江泽民当时对身边的省、市领导说,通过考察,他看到焦作经济社会发展得很好,水南关村就是个好例子;在该村,回族群众和汉族群众相互帮助、共同发展,体现了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大团结精神,沿着这条大道走下去,水南关村的前途不可限量。

  江泽民的话使该村村民更加坚定了发展的信心。近年来,沁阳市以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为抓手,多策并举、开拓创新、绿色发展,该市呈现出团结和谐、民族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进入21世纪后,水南关村根据国家产业政策调整发展方向,大力优化产业机构,一是对集体企业实行改制,进一步激活发展活力;二是开展土地流转,进行土地集约化经营,提升农业综合效益;三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向服务业转移。随着经济发展和群众收入的增加,水南关村大力开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稳步发展社区公益事业和福利事业,使该村群众的幸福指数进一步提升。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