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多家媒体报道,2017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试题出炉。全国卷I:老外眼中的中国关键词,“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还有全国卷Ⅲ:我与高考或我看高考;北京卷:“说纽带”和“共和国,我为你拍照”;天津卷:重读长辈这部书;江苏卷:车辆与时代变迁;山东卷:24小时共享书店;浙江卷:有字的书无字的书心灵的书。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其说这些是作文题目,不如说是一次厚重的精神和价值引领。通过作文写作,让孩子们对传统文化、中华价值、民族思想、社会现实,有更多观察和关心,有更多认同和理解,有更多思辨和梳理,有更多沉淀和升华,进而引领他们将自我发展和国家发展、时代发展、改革进程紧密联系,成为社会不可或缺的“发展齿轮”,为推动“中国机器”的和谐运转,释放出激情澎湃的青春能量和力量。
比如全国卷I:老外眼中的中国关键词,“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这些关键词和元素,就是富有中华自豪感、自信力的发展符号,它们展现了中国的崭新姿态,释放出了强烈的中华魅力和影响力,学生们在写作中对辉煌成果有了更多认知升华,为国家和民族的腾飞进步而欢欣鼓舞。“说纽带”和“重读长辈这部书”,则有明显的中国文化痕迹。“纽带”中的相互连接和沟通,代表中国文化精神的相互融通、和而不同。敬畏长辈和宗族,则更属于典型的中国家庭文化,晚辈要和长辈建立精神连接、精神相通,从中汲取更多营养,得到和谐关系、内在幸福,得到精神成长、价值成长、道德成长和文化进步。
这些年,关注和报道高考作文已经成为一种新闻常态。为什么要关注高考作文?因为作文不仅是教学理念的折射和反映,也是教育思想的反映。我们要培养什么价值的人,在作文——这种内心的表白中,有更鲜明的体现。我们就是想通过这种媒体关注,表达一种诉求,希望高考作文能成为语文教学的引领者:让学生关注风花雪月,更关注厚德载物、厚重致远的精神内涵。换言之,我们要通过作文教学、语文教学的培养,让学生在精神和道德发展上厚重起来,博雅起来,宽广起来,富有主流意识,摆脱“作文就是个人案头的清供”的狭隘,走向大江东去浪淘尽式的精神广博,奏响时代强音,推动个体和时代和谐发展。
捷克作家哈维尔说:“心灵比智慧更加重要,承担比回避更加重要,参与比置身事外更加重要。”让我们通过有益的引领,让更多学生作文以及语文教学不仅关注文字,更关注文字背后的厚重思考,关心脚下的苍茫土地;让学生们在思想上成熟、广阔和积极起来,为社会作出更多积极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