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 蕊
传统产业高端化、高端产业集群化……沁阳市产业集聚区紧紧围绕“转”字做文章,在转型升级中实现快进。2016年,沁阳市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769亿元,同比增长16.1%;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96.7亿元,同比增长81.9%;税收收入完成6.64亿元,同比增长65.6%。在不久前的全省转型发展攻坚推进会议上,沁阳市产业集聚区喜获全省“十快”产业集聚区称号。
调优结构,产业集聚扬优势
对焦作工业发展熟悉的人都知道,沁阳市工业起步早、发展快,但由于铝电、造纸、皮革等传统产业的规模小、能耗大、产品科技含量低,在全球经济下滑和国家宏观调控的大形势下,沁阳市经济下滑严重,转型发展迫在眉睫。
转型怎么转?产业集聚区作为工业集聚发展的平台,沁阳市按照“提质、转型、创新、发展”的要求,围绕“新能源、现代化工、有色金属及深加工、电子信息”四大支柱产业,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壮大龙头产业、培育产业集群,推进产业集聚区快速发展,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
无中生有,缔造全新产业。蛮蛮云计算数据中心作为沁阳市招商引资而来的重大高新技术项目,可容纳1万多个机柜,形成以云计算为主的产业综合体,成为河南省乃至北方五省(河南、山西、陕西、湖北、山东)最大的云计算基地。沁阳市依托蛮蛮云公司,谋划建设云计算大数据产业园,在近日召开的沁阳市大数据产业园招商引资项目推介会上,多家知名企业入驻产业园,将会带动该市大数据产业链条发展,成为沁阳经济发展、创新发展的新引擎。
龙头带动,延伸上下游链条。依托超威电源,沁阳市先后引进了40万吨再生铅、电源研究院、汽车启停电池等项目,储备谋划了汽车动力电池、大容量储能电池、电动物流汽车等项目,力争“十三五”期间投资70亿元,将沁阳打造成全国知名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汽车启停电池项目是高端电源项目,总投资20亿元,一期项目已于2016年8月建成投产,主要为奔驰、宝马、路虎等高端汽车配套,产销良好,项目全部投产后预计年可实现产值60亿元。
在电解铝产业配套的基础上,沁阳市大力引进铝精深加工企业,相继引进了广东兴发10万吨高档铝型材、天鹅型材年产10万吨新型节能高档铝型材、广东景兴年产30万平方米建筑铝模板等项目,把电解铝就地转化为铝型材,实现了从原材料到终端产品的延伸。记者在广东兴发(河南)有限公司看到,年产30万平方米建筑铝模板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该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年可实现销售收入3.6亿元,引领中国建筑模板转型升级。
2016年,沁阳市产业集聚区内共实施千万元以上重点项目57个,总投资246亿元,其中10亿元项目8个、5~10亿元项目6个。目前,沁阳市已经形成现代化工、有色金属及深加工两个百亿元产业集群,新能源产业有望在今年迈入百亿元产业集群行列。
优化服务,引得凤凰来栖
沁阳市领导高度关注产业集聚区发展,沁阳市委书记薛勇,市委副书记、市长毛文明,市委副书记、产业集聚区管委会主任刘明胜等领导,多次深入晋煤天庆、超威电源、广东兴发、天鹅型材等龙头企业现场办公解决问题,并与企业家研讨项目产业链条的延伸问题,相继收集了投资50多亿元的项目意向,并建立台账、紧盯落实。晋煤天庆引荐的投资2亿元的年产6万吨二硫化碳项目已经签约,计划今年二季度开工建设;超威电源计划投资18亿元的40万吨再生铅项目、投资1亿元的电池研究院项目正在洽谈中。
有感于沁阳良好的投资环境,超威电源自2004年成立以来,每年都有新项目,从主项目到配套项目全部落户沁阳,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企业实现了快速发展。2016年,河南超威电源公司产值达到30亿元,纳税2.82亿元。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沁阳市坚持把发展环境作为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突破口,通过开展“近学许昌、远学扬州”“学深杭、促创新”等一系列活动,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作风、优化服务,认真落实“五个一”项目推进机制、项目联席会议制度、项目现场办公会议机制和项目帮办服务工作机制,积极为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以优越的发展环境吸引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纷纷落户。2016年,沁阳市产业集聚区共引进项目52个,计划总投资143.29亿元。
记者在沁阳市产业集聚区采访时,该集聚区正在开领导班子例会。例会确定了2017年沁阳市产业集聚区55个重点企业和56个重点项目,明确了40名帮办服务人员进行帮办。这是沁阳市产业集聚区服务企业和项目的重要措施之一,使得许多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得到快速解决。
沁阳市产业集聚区为项目入驻搭建平台,组织编制了《产业集聚区“五规合一”规划调整方案》《产业集聚区空间发展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产业集聚区总体发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静脉产业园实施方案》《大数据产业园建设总体方案》等。目前,“五规合一”调整方案已被省发改委批复,规划环评通过省专家组评审并上报省环保厅,不日即可获批,空间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已通过省住建厅专家评审会,大数据产业园定位为国家级数据中心和信息服务产业基地,静脉产业园被列入省级示范试点。
提升科技服务和金融服务。邀请中科院老专家为永威、华唐等公司出谋划策,帮助天益化工对接郑州大学并促成聚苯醚项目合作;通过河南省电动车胶体蓄电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帮助超威公司与高等院校建立合作关系;持续开展“政银助业通”业务,先后为园区7家企业提供担保贷款3200万元;注册成立2家融资公司,与建设银行开展“助保贷”业务服务沁南园区孵化园项目,向建设银行申请贷款1亿元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