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和焦作日报社原副总编辑卢靖之的约定,我和报社几位同事,走进了卢靖之的家。家里简朴、干净,茶几上放着一本《风雨征程——庆祝〈焦作日报〉复刊十周年》的画册,还有厚厚一摞红色的荣誉证书。
卢靖之说,我算得上是焦作日报社党龄比较长的老党员了,1960年入党,党龄57年,跟新闻打了一辈子交道,对党和焦作日报社有着很深的感情。作为退休人员,我跟焦作日报社就是一个整体,荣辱与共,衷心希望《焦作日报》越办越好、焦作日报社越来越繁荣。
卢靖之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贵州省广播电台工作,后调回焦作市广播站。1986年,卢靖之从市委宣传部调到焦作日报社任副总编辑,主管财务、发行、副刊等部门工作,在焦作日报社工作了14年。谈及在报社工作14年的感受,卢靖之感慨地说,这些年我一直非常关注焦作日报社的发展,办报不容易,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有丝毫懈怠,需要慎之再慎,做新闻工作没有兢兢业业的精神是干不好的。
卢靖之在任期间,经历了江泽民来焦考察、邓小平逝世等国内重大新闻事件的发生,至今记忆犹新。他说,1996年6月2日至3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来焦考察,作为地方报理应参与报道、搞好报道。但中办随行人员从安全、保密等角度考虑,只允许报社派一名摄影记者随行。报社党委经过研究决定,虽说不能随团采访报道,但江泽民来焦考察对焦作人民来说是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等江总书记一行离开焦作后,立即派邓少勇和王应文两名记者沿着江泽民走过的路线,补充采访、挖掘细节,并组织编发了消息《亲切的关怀巨大的鼓舞江泽民总书记考察焦作》和通讯《刻在百姓心中的丰碑——江泽民总书记考察焦作纪行》。1997年2月的一天,报社接到上级通知,让等新华社的重要稿件,于是把要闻版头条的位置保留下来,耐心等待。很晚了,虽然有的兄弟地市报选择了不再等待,可焦作日报社领导商量后还是决定继续等,直到凌晨,传来的是邓小平逝世的消息,报社编辑立即启动工作,并按照要求及时发布消息。
卢靖之在任期间,亲身经历、参与了焦作日报社的两次重大改革。一是财政改革,报社由财政全供变为自收自支,平稳实现了与财政脱钩。二是自办发行改革,焦作日报社1993年招聘发行员自己送报纸,确保当天上午就能把报纸送到读者手中,当时外地市兄弟报社纷纷来焦作日报社取经。
卢靖之说,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的权利,也是新闻媒体的职责,希望焦作日报社能够更好地发挥新闻舆论监督作用,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强大的舆论支持。
卢靖之说,要建立对报社前途的自信心。有信心才有创造力,虽然现在网络媒体对纸媒的冲击很大,但纸媒也有纸媒的优势,我们要充分发挥创造力、发挥聪明才智,团结起来,奋力拼搏,一心一意谋发展,促进焦作日报社更加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