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提高办报质量,就要走改革创新之路,扬长避短,以变应变是关键,要把握新闻热点,巧妙整合资源,优化表达方式,做足做活主打新闻,凸显报纸的看点、卖点和亮点。”日前,记者采访了省老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李俊昌,他为《焦作日报》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李俊昌历任河南日报社时事处编辑、总编室副主任、要闻处副处长,2001年任省新闻工作者协会秘书长、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理事。从事新闻多年的李俊昌潜心探索时事宣传报道改革,总结出“经济为主、板块结构、跳活新短”的12字经验,1985年以来,每年主编一本《时事政治问答》,发表国际时评100余篇,并著有《国际时评与写作》《报纸时事编辑学》等,是新闻领域的学者型人才。
谈起与《焦作日报》的渊源,李俊昌告诉记者,当年在各地市党报中,因为《焦作日报》的时政新闻做得很有特色,所以印象很深刻。“时事新闻要求高,敏感性强,能做好不容易。”李俊昌对《焦作日报》紧跟市委步伐,敏锐把握时政热点,并精准策划系列评论的做法给予了高度评价。
“站位高远,才能够胸怀全局。”李俊昌说,在应对新媒体挑战的今天,《焦作日报》一定要有统揽全局的气魄,抓大放小,抓住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新闻,将事件的来龙去脉以及教训、思考全面呈现,这样可以延展新闻厚度,也可以体现一份报纸的态度。
李俊昌说,要巧用逆向思维,即从问题的反面入手,反其道而思之,就能够找到独特的新闻视角,避免新闻的同质化,也能够凸显报纸的品牌效应,提高报纸的影响力。在互联网发达的今天,要强化创意,善用图片、图表来表达,发挥美编的功能,提高报纸版面的视觉冲击力,吸引读者的眼球,扩大报纸的受众群体。
新时代记者要具备怎样的素质呢?从事新闻工作30余年的李俊昌说,首先,记者工作很辛苦,一定要具有艰苦奋斗的精神,现在是数字化时代,为记者的工作提供了很多便利的条件,但是艰苦奋斗仍然是成为一名合格记者的先决条件。
其次,一定要有所追求,记者的工作很神圣,新闻是可以温暖人、感染人、激励人的,要有用文章去影响一代人的梦想,勇于承担使命,把“个人梦”融入“中国梦”中,不满足于现状,求新求变,把握历史机遇,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记者。
在采访最后,李俊昌为《焦作日报》送上了自己的祝福,他希望《焦作日报》在新班子的领导下,总结经验,发挥优势,补齐短板,再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