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党报心 怀川情 上一版3  4下一版
要办有厚度有温度的报纸
一篇见报稿,改变了我的命运
英名撼人传四方
图片新闻
砥砺前行创新篇
沁园春·贺《焦作日报》创刊60周年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 年6月1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篇见报稿,改变了我的命运
□吉怀儒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时光如梭。转眼间,近30个年头过去了,但第一次在《焦作日报》发稿的情景我仍记忆犹新:那是1990年4月28日,《焦作日报》第2版右上方刊载了《领导重视 措施具体 形式多样 西万镇广泛开展国防教育》的新闻稿。殊不知,就是这篇近千字的见报稿,改变了我的命运。

  我是1990年4月4日由部队转业回到沁阳的。凭着从部队带回的“剪报本”,4月6日,我暂时到沁阳市人民武装部上班。当时30来岁,很有一种拼命三郎的精神,加班加点是常事。记得当时焦作军分区和沁阳市在西万镇搞国防教育试点,我与人武部领导暨政工科梁科长每天吃住在村里,按要求落实试点任务。进入4月下旬,试点工作初见成效,受到军地领导的肯定。在同志们的鼓励下,我据此写了一篇稿件,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投往《焦作日报》。谁知,没几天,就被刊登了。

  正是这篇见报稿,使人武部的领导和同志们对我刮目相看,认为我是个人才。人武部领导让政工科及时为我办理了录用手续,并委任人武部党委秘书,负责新闻报道工作。

  之后,在我的辛勤努力和贵报编辑的帮助下,陆续有报道沁阳民兵预备役工作、国防教育、以劳养武、党管武装等稿件在贵报刊发,手边的几张老报纸便是佐证:1992年6月14日和21日的《焦作日报·星期刊》第2版,分上下两部分刊载了狼牙山壮士宋学义女儿宋晓娥的爱情故事《人间真情》;1992年6月20日《焦作日报》第3版,刊发沁阳市人武部30年如一日落实毛主席关于民兵工作“三落实”指示的通讯《“三落实”铭刻在他们心中》;1992年8月15日《焦作日报》第3版刊登通讯《不穿警服亦勇为——记青年民兵陈小红见义勇为的事迹》。更让我难忘的是,1994年2月初,我执笔撰写的宣传沁阳市搞好双拥工作的长篇通讯《悠悠沁河情》,经过王爱军编辑的润色加工,在2月15日头版头条见报,并获当年“新美陶瓷杯‘双拥好新闻’竞赛”一等奖。

  见报如面,难忘当年。看到这一张张发黄的老报纸,就像见到了一个个久别的老朋友,难忘编辑对我无言的关照、无声的鼓励和无形的帮助,也正是贵报编辑同志的默默奉献,为我搭建了成长的平台。正是《焦作日报》的肯定和鼓励,使我在新闻写作上日臻熟练,我先后在《解放军报》《中国国防报》《解放军生活》《中国民兵》等军内外近百种报刊发表稿件近千篇。

  在《焦作日报》创刊60周年之际,我真诚地感谢贵报领导及各位编辑。近30年来,是《焦作日报》时时刻刻给人以正能量,及时校正我人生的方向,使我这个农村孩子成了对社会有用的人,并有数百万字作品奉献于世。

  感念《焦作日报》——我的良师挚友,感念《焦作日报》——我的力量源泉!谢谢《焦作日报》,谢谢焦作报人!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