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董广安,无不让新闻界人士啧啧称赞。因为在她身上有很多标签,不仅是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传媒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穆青研究中心主任,还是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委员。
6月9日上午10时许,记者一行在郑州大学生活区见到了董广安教授。今年68岁的她平易近人,爽朗健谈。采访时,她面带和蔼的微笑坐在光影斑驳的小亭子里,是那样的从容、淡然,令人心生敬仰。
说起焦作的变化,董广安感慨万分。“第一次去焦作是在1975年,当时留给我的印象就是一座‘煤城’。到20世纪90年代再去焦作的时候,已经明显感觉到焦作已经把目光从地下矿产资源转向地上的山水资源,走出来一条以旅游业为龙头,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从而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带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新路子。”董广安动情地说。
而最近一次来焦作,又给董广安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是在去年12月份,在我市举行的“近学许昌、远学扬州,早日跻身全省‘第一方阵’”辩论赛中,董广安作为辩论赛评委组成员再次来到焦作。“每场辩论赛都是一次解放思想、凝聚共识的过程,充分展现了全市广大领导干部以及优秀企业奋发有为、凝心聚力的精神状态。通过辩论赛这样一种新颖的方式,在全市上下营造了加快发展、加压奋进的浓厚氛围,让全市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焦作实现跨越式发展、跻身全省‘第一方阵’指日可待。”董广安说。
时代在不断变迁,焦作已然从一座“煤城”转变为山清水秀的魅力之城,冲破了资源枯竭的重重羁绊,开始瞄准经济转型升级。与此同时,随着科技的进步,尤其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蓬勃发展、迅猛前行,给社会带来的变化也不容忽视。对传统媒体来说,其影响力正逐渐被削弱,特别是新媒体的碎片化阅读,更加挑战着传统媒体原本的优势。那传统媒体该如何定位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之路,实现弯道超车呢?
“一定要与时俱进,同时还要坚持内容为王。”董广安坚定地说,首先,传统媒体要积极转变思维方式,利用新媒体扬长补短,同时要整合资源,利用自身优势,进一步提升报业在互联网时代的抗压能力和发展水平。其次,要增强报纸的可读性和亲和力,在内容上更加本土化、更具服务性,真正做到接地气,贴近当地百姓生活,把本地新闻做精做透,才能更好更快地适应新媒体时代的阅读需求。最后,要结合焦作经济社会发展,尤其要在焦作的山水文化上做文章,不断在提升城市品位、提高城市形象上作出积极贡献,与城市的发展互促互进。
“除此之外,报纸也要在一段时间内进行系列报道、深度报道、典型报道,讲好当地的故事。”董广安说,“比如在深入挖掘新闻事件中的典型人物时,要更加快速、全面、生动地进行报道,使典型人物更具‘生命力’与‘鲜活力’。”
风雨兼程一甲子,春华秋实六十年。当谈及《焦作日报》新的征程时,董广安深情地说:“希望《焦作日报》要时刻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从实际出发,不断与时俱进,让新闻‘触角’延伸到各阶层领域,去捕捉社会发展生动的画面,尽显时代发展的脉搏,书写更加华丽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