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党报心 怀川情 上一版3  4下一版
因“媒”而变 实现弯道超车
引领我铿锵前行的航标
至今犹记军队情
图片新闻
老骥伏枥 老有所为
贺《焦作日报》创刊60周年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 年6月1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引领我铿锵前行的航标
□李良贵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我与《焦作日报》结识已经27年,在《焦作日报》的谆谆教诲和热心帮助下,让我在生活、工作中都收获颇丰。《焦作日报》不仅成了我生活上的“伴侣”、工作上的良师益友,更是引领我铿锵前行的航标。

  1990年,我上班报道的第一天,就看到了文图并茂的《焦作日报》,顿时被《焦作日报》刊登的内容所吸引,细细品来,一篇篇鲜活、生动的报道,内容丰富多彩,接地气、长士气。于是,在平时的工作之余,阅读《焦作日报》成了我每天的必修课。

  可当每天阅读兄弟单位刊登在《焦作日报》的新闻稿件时,心中非常羡慕,于是就萌生了向《焦作日报》投稿的想法。刚开始,由于没有掌握采写新闻稿件的技巧、方法,采写的一些新闻杂乱无章,没有被《焦作日报》采用。但我不灰心、不泄气,依旧对新闻采写保持浓厚的兴趣和执着的追求,自己购买了一些相关书籍,自学新闻采写方面的技巧和理论知识。

  1993年春,我有幸参加了《焦作日报》举办的新闻报道培训班,仔细听了《焦作日报》张国柱、高玉璋、吕正军等编辑老师的新闻写作讲座,在学习中慢慢摸索到了新闻采写的“尾巴”,心中增添了对新闻采写的信心。凡事都从易到难,我从采写新闻小简讯入手,循序渐进,从一个“新闻盲”变成了《焦作日报》的“新闻迷”,当第一篇新闻稿件刊发在《焦作日报》上后,心情激动不已,是《焦作日报》给我带来了快乐和精神支柱,《焦作日报》也同样给了我实现“新闻梦”的力量。

  在27年新闻采写的日日夜夜里,随着自己一篇篇新闻稿件在《焦作日报》刊登,为我注入了采写新闻的动力。有时候为了撰写一篇稿子,挑灯夜战,苦思冥想;有时候为了采访一件新闻事件,风吹日晒,赶到现场。

  有付出就有收获。从每年发稿10篇到如今每年发稿100余篇,年年被《焦作日报》评为优秀通讯员,是《焦作日报》给我提供了施展新闻才能的平台,让我找到了人生前行的航标。

  《焦作日报》即将迎来创刊60周年,正值意气风发、大有作为的时期,是《焦作日报》让我们触摸到了社会前进的脉搏,看到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感受到了创新发展的新动能。

  正迈步走向辉煌的《焦作日报》,再一次为我指明了努力前行的新方向、新目标、新任务。一是当好《焦作日报》义务“宣传员”。时刻把党和政府的各项政策、法规细心地宣传好,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群众所呼,宣传群众所要,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二是当好《焦作日报》义务“发行员”。报刊是群众学习、提高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抓好党报党刊征订发行工作是一项政治任务,在实际工作中,认真抓住征订工作的薄弱环节,下真功、动真劲,把《焦作日报》发行到千家万户,让党的声音传遍千家万户。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