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称“板凳局长”的修武县农业局局长杨法谊对“三农”有着别样的情怀,即使身患严重股骨头坏死病,依然为了农民丰产丰收不知疲倦地耕耘在田间地头。“粮食产量最高、果蔬品质最好”,这是他每天工作的目标,在他的带领下,修武县粮食高产创建连续多年创造多项全国纪录,跻身到“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行列。为此,《焦作日报》曾多次对他的感人事迹进行了大篇幅的报道。
近日,在《焦作日报》即将迎来创刊60周年之际,记者再次联系到杨法谊,采访中得知他现在又增加了一个身份:修武县政协副主席。
“多一个身份,就多一分责任呀。”6月18日下午,记者在修武县的田间见到了杨法谊,他依然和蔼可亲,谈到“三农”依然滔滔不绝,有说不完的话。
修武县境内的云台山名闻遐迩,但修武县的农业缺乏特色,粮食生产长期低水平徘徊。2007年3月,杨法谊到修武县农业局工作后,从本地实际出发,提出了“由传统农业小县打造粮食高产强县,发展现代农业”的新思路,从培育高产典型入手,大幅度提高粮食单产。
在实施粮食高产创建中,杨法谊亲自组织制订粮食高产攻关方案。从播种到收获,他带领科技人员深入高产示范田长期蹲点,实地指导农民按照“六统一”模式,严格落实各项高产集成配套技术措施,为刷新小麦高产纪录、实现粮食高产创建目标提供了保障。在他的耕耘下,2014年,修武县小麦高产攻关田实收单产达821.7公斤,一举跨越800公斤大关,实现了我国冬小麦单产的历史性突破。
杨法谊不仅把粮食生产抓得有声有色,对发展特色农业也毫不放松。为了改变修武县经济作物品种单一、品质落后的现状,他从新品种的引进入手,积极与多个科研院所联系,引进的水果玉米、天蜜脆梨、晚秋黄梨等一批特色农作物新品种已经开花结果,带领当地农民走出一条致富的新路子。
穿梭在果林间观察,聆听果树栽培知识,记者突然发现,每次采访杨法谊几乎没有好好坐下聊过,聊到的话题也永远是三句不离“农”字。
“除了农业最近还忙些啥?”记者不禁问道。
“每天的日程都排得满满的。”杨法谊呵呵一笑,掰起手指给记者细数当天需要做的工作。脱贫攻坚、防汛抗旱、城中村拆迁、廊道建设……如今,身为修武县政协副主席的杨法谊除了忙农业,身上又多了几分沉甸甸的责任。对事业,他勤勉敬业;对工作,他尽责求效。在记者看来,无论担子多重,工作再忙,都改变不了他对工作的热情。
采访即将结束,得知《焦作日报》60岁生日,杨法谊高兴地说,“《焦作日报》的60年,见证了焦作改革发展的历史,凝结着几代报人的闪光智慧和涔涔汗水。希望《焦作日报》继续聚焦全局重点和民生热点,唱响主旋律、激发正能量,不断巩固全市人民同心同德、创新发展的思想根基,推动焦作发展再次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