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年前,我20多岁,正在一所城乡接合部的小学教书。正是风华正茂的年龄,工作上自是奋勇争先、不竭余力。大把业余时间,我却不会安排,多半被听歌、打牌等玩乐游戏占去。
那时候,年龄相仿的几个男同事中,有人写文章,写得风生水起。我跟着学,但总是进步不大,也没有文章见诸报端,渐渐便没了兴趣。那段时间,每次见到那位同事高兴地拿着报纸看自己刚刚发表的诗作时,我的内心便生发出无限羡慕之情。怎奈,自己文科不行,教书也只有选择了数学作为主科,对待写作,内心的自信却怎么也无法强大起来。
几年后,因为工作调整,我接管了学校的信息工作。开始赶鸭上架,逼迫自己动笔写稿子。头脑空空怎么办?就大量阅读。读书、看报、记笔记占去我几乎所有业余时间。也许是冥冥中自有天意,经过一番努力,我写的教育类随笔开始陆续在省市教育类刊物上发表。那时候,金桂香老师是《焦作日报》教育版的编辑,时常把我写的教育随笔刊发在版面头条位置。再后来,我开始尝试着写文学类的小文章,虽然稚嫩,在编辑老师的鼓励之下,陆续也有文章见诸报端。《山阳城》版面的文章以厚重见长,我写不来,写的小文章也只有发表在《焦作晚报》的《闲情》版面上。虽然是“豆腐块”的小文章,每每发表我都要兴奋好几天。
我发表散文《孤独时刻》的时候,呼延廷老师是《闲情》版面的编辑,发表后他很快发来邮件给予鼓励。后来,许凌老师任该版编辑,我也发表了不少的小文章。正是那个时候,我再也没有质疑自己写作方面的才能。只要谈起写文章,自己似乎有说不完的话,用不完的力气。为了写稿子,几乎每晚都挑灯夜战。
我是个不善言谈的人,尤其害怕交际,那些背后默默给我作嫁衣的编辑老师没有见过面,也没有通过一次电话,但是,他们给予我的力量是巨大的,给了我无比巨大的信心与勇气,让我在写作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正是《焦作日报》编辑老师的鼓励与栽培,我的写作才有了长足的进步。我开始有了写作的小目标,不再满足于本地报刊,开始给国家级的大报和全国知名文学期刊投稿子。再后来,文章登上了《读者》《青年文摘》《小说月刊》等杂志,还有幸成了《读者》等杂志的签约作者,文章被转载、收录成集、改编成语文阅读试题,还有幸出了几本自己的小书。但是,我自始至终都无法忘怀写作初期的艰辛与挫败,无法忘怀《焦作日报》编辑老师给予我的希望与关怀。后来,我与《焦作日报》的编辑老师马万里成了朋友,便更加关注《焦作日报》的文学栏目。只要手边有了合适的稿子,总忘不了投给当初培养我的《焦作日报》。
转眼间写作已满十年,那是一个如少年般飞奔的十年,也是我文字丰收的十年。在此,我衷心感谢那些为我默默付出的《焦作日报》编辑老师们——是你们给了我心灵飞翔的翅膀。
庆幸与你相逢,窃喜有你相伴。我深知,因为与你结缘,我的人生才开始有了熠熠生辉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