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就是要为群众办实事,就是要把党的惠农政策落实到每一个贫困户身上,让每个群众都感受到温暖。”日前,笔者到武陟县乔庙乡李村采访,驻村第一书记孙保忠这样说起他所做的工作,这位2016年6月从武陟县法院派驻下来的干部,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自己对扶贫工作的理解。
在孙保忠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2016年年底,李村实现了整村脱贫。
真情投入
开阔思路谋发展
孙保忠到村里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迅速组织村干部召开动员会,和村干部一起讨论全村脱贫规划,确定发展目标。
针对村集体经济薄弱、缺乏支柱性产业和农民增收、脱贫难度较大的问题,孙保忠提出要先易后难,优先通过转移就业,实现增收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脱贫一批;转移就业实现增收有了一定的经济能力之后,再发展产业,最终实现稳定脱贫的目标。
思路定了
关键在于行动
为提高贫困人口的劳动技能水平,孙保忠与县晨星职介中心联系,定期为贫困户提供就业信息。去年,他结合县人社部门,为4户有技能培训意愿的贫困户提供了电焊工和维修电工培训。今年,他组织对54户贫困户进行了电焊工、维修工、厨师、中医针灸按摩等技能培训。
为了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孙保忠与村两委会干部同包村的县、乡领导一道,到县扶贫办争取项目资金15万元,高标准完成了村文化中心建设。
为了增加贫困户的收入,他积极利用光伏扶贫政策,争取项目资金36万元,实现光伏发电装机容量37千瓦,通过发电上网,预计年收入3万元。
为了让贫困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去年,孙保忠积极联系教育部门,帮助6名高中生免除了学杂费;帮助3名贫困户家庭的大学生,申请到县民政和工会组织的教育救助资金,每人2000元。
赤心向党
舍小家为大家
在今年4月下旬开始的贫困户档卡规范整改工作期间,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孙保忠与工作队的同志们共同奋战在工作第一线,牺牲节假日,坚持吃住在村,白天入户排查,晚上学习上级文件精神和要求、填写档卡资料,任劳任怨,无怨无悔,全村90户贫困户的新明白卡都是他一笔一画写出来的。
4月30日是五一假期的第二天,也是他妻子的生日,在郑州上学的女儿特意赶回家为妈妈庆祝生日,女儿已经很久没回家了,孙保忠答应无论如何也要回家陪妻子和女儿吃顿团圆饭。但是当晚他参加县委组织的档卡规范培训会,直到晚上11时才结束。其间,女儿打了几次电话他都没有接,等到会议结束后,他才有时间给女儿回电话,却发现手机没电了。
会议结束后,乡领导又临时安排了第二天的工作。晚上12时30分,他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发现女儿已经睡着了。由于当时档卡整改工作正在节骨眼上,第二天6时,他又匆匆赶往村里,也没有顾上跟女儿说句话。到村里后他才发现,女儿给他发了一条短信:“我不知道你们任务有多重,竟能天天加班,五一假期好不容易回趟家,明天就要走了,法定节假日竟然没见过我爸一面。我就想跟别人一样一家人团团圆圆、和和睦睦地在一起,为什么这也成了奢望?”看了这条短信,这个40多岁的汉子,禁不住眼睛湿润了。
“我干起工作来有时会忘了时间,这也是身不由己,现在是扶贫的关键时期,决不能有一丝的怠慢,我相信女儿会理解我的,一个对工作有上进心、有责任感的父亲,一定会让女儿感到自豪。”孙保忠说。 李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