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科普焦作丨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服务科技创新 助力企业转型
图片新闻
在神经内科领域扬帆远航
别从“中式英语”中寻找文化自信
分手清单
如何看待“川剧变脸”的泄密问题
世相漫话
第二届焦作市青少年 机器人竞赛即将开赛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 年7月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吕海东
在神经内科领域扬帆远航
本报记者 李瑞雪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人物档案:吕海东,男,中共党员,毕业于河南医科大学医疗系(现为郑州大学医学院),现任焦作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兼任中国微循环学会神经变性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医学会神经内科学会常务委员、河南省医师协会神经病学分会常务委员、河南省卒中学会常务理事,焦作市医学会神经内科主任委员。他先后获得河南省百名技术英杰、河南省卫生厅科技创新型人才、焦作市优秀专业技术学科带头人等荣誉称号。

  “工作忙、压力大,是国内所有三甲医院医生面临的共同问题。我的办公室外每天都有很多患者在候诊,忙起来甚至连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6月27日,吕海东在接诊间隙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虽然做医生很忙、很累,但每治愈一位患者获得的成就感也是无与伦比的,那是我人生价值的体现。”吕海东说。

  1988年6月,吕海东以优异的成绩从河南医科大学医疗系毕业后,被分配至焦作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工作。踏上工作岗位后,吕海东勤奋学习,刻骨钻研,虚心求教,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4年后,他独立主持CT定位钻颅血肿抽吸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临床研究,并带领团队总结出了适合做钻颅血肿穿刺治疗的最佳入选标准以及进行穿刺治疗的最佳时间和穿刺并发症的处理方法,使高血压性脑出血的致残率和死亡率明显降低。

  “工作后,尽管医术有明显进步,但也遇到许多技术瓶颈,尤其在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方面我还有许多不足。”吕海东说。为进一步提高业务水平,1995年2月,他专程到北京协和医院进修,主攻神经内科。这次进修,他用了一年半时间。“弄清神经病理是深入研究神经学科的基础,所以在临床学习结束后,我又在北京多学习了半年,主攻神经病理研究。”吕海东说。

  学成归来之后,吕海东创建了焦作市神经病理实验室,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开展周围神经、肌肉活体病理检查和研究工作,众多神经科疑难病患者得到了确诊和治疗。

  “在从事临床神经病理工作中,我发现有一些间歇性四肢无力的病人,临床上非常像多发性肌炎患者,但二者的预后明显不一样。经过3年研究,我发现这类患者的肌细胞中有大量脂肪颗粒堆积,从而引起临床上肌无力症状。”吕海东说。2005年,他主持开展脂质沉积性肌病的临床与骨骼肌病理学研究,进一步证实了他的推断,并使脂质沉积性肌病的临床研究更加完善,他也由此获得了焦作市科技成果进步奖。

  2005年至2015年,吕海东获得焦作市科技成果进步奖8项,发表医学论文30余篇,其中12篇论文发表于《中华神经科杂志》《中国神经免疫学杂志》《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等国家级刊物。

  吕海东以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和忘我的工作热情,赢得了患者的赞扬。采访即将结束时,吕海东向记者袒露心声:“选择做医生,就是选择了毕生的事业,能为患者解忧,付出再多都值得。”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