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出人意料,一直被人调侃的“中式英语”,竟然进入了小学教辅书。据近日媒体报道,湖北武汉一位市民在家辅导二年级的孩子写作业时发现一本教辅书上印着一句英文“day day up”,意思是“天天向上”。该市民表示,这样的错误翻译让人无法接受,教辅书的作者和出版商不该这么草率。
所谓“中式英语”,是指因受汉语思维方式或汉文化的影响,拼造出的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具有中文特征的英语。“中式英语”的大量出现其实并不奇怪,因为语言有着极大兼容性,本身就是不断融合发展的结果。有意思的是,《牛津英语词典》目前已收录近250个“中式英语”词语,包括“Maotai(茅台酒)”“ganbu(干部)”“kungfu(功夫)”等。而“good good study,day day up(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也被收入权威的英语词典。
但这并不代表“中式英语”可以堂而皇之地进教材、进课堂。更应该值得我们警惕的是,面对“中式英语”大量出现,有人甚至油然生出一种文化自信,认为如今中国强大了,哪怕我们用错了英语、生造出许多“中式英语”,老外也不得不接受。笔者认为,我们现在强调文化自信,但绝不能狂妄自大,自信与自大、自负是有区别的。对于“中式英语”,我们不必大惊小怪,不必一本正经地苛责,但也不要从“中式英语”中寻找文化自信,甚至试图通过大讲“中式英语”来体现自尊、自信和自强。
正如文化学者周海中所说,我们既要以宽容、理性的态度对待“中式英语”,也要给予正确的引导和科学的调节。具体来讲,对于已经大量使用甚至被外国人接受的“中式英语”,平时讲讲无妨,但在教材里、课堂上,还是应当引导学生学习和使用标准的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