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焦作日报》创刊60周年之际,作为焦作日报社采编队伍的老兵,看到报社各项事业健康发展、蒸蒸日上,我由衷地感到欣慰与自豪,更祝愿焦作日报社在新一届党委的领导下越来越好。同时,我也为自己选择新闻工作并为之奋斗几十年而无怨无悔。”现已退休的焦作日报社首席记者、综合新闻编辑部原主任高玉璋饱含深情地说。
1992年,一张调令让高玉璋走进了焦作日报社。20多年来,从编辑到部主任,他任劳任怨、以苦为乐,默默工作在编辑岗位上,为自己钟爱的新闻事业作贡献。
回首几十年来的工作,高玉璋说:“工作就是一种责任。作为编辑,要编好每一篇稿件,从标题到主题,反复琢磨;组织好每一个版面,从头条到短新闻,都要精心策划,尽可能使报纸发挥更大的宣传、教育、引导作用。”
“服务党的中心工作,特别是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是党报的首要任务,更是编辑义不容辞的责任。”提起编辑工作,高玉璋滔滔不绝。在编辑工作中,他经常注意围绕不同时期的中心工作策划版面、组织稿件,精选头条或以成组稿件配发简短评论刊发,有效地发挥了报纸的导向作用。
上世纪末,为促进下岗职工再就业,高玉璋和编辑一起精心组织了《下岗再就业》专栏,在仅有2000字的专栏内,既有本地消息,又有外地经验,有时刊发图片,并每期都配发二三百字的评论,在引导下岗职工转变观念、积极再就业上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为此获得了省委宣传部阅评组的好评。
“评论既是报纸的旗帜、引导舆论的有力武器,也是编辑的基本功。”高玉璋向记者讲述了报纸评论的重要性。从事编辑工作几十年来,高玉璋刻苦钻研评论写作,一年刊发评论五六十篇。有的小评论因抓住了要害,曾引起了时任市长的重视,并督促有关部门及时解决问题;有的评论曾获得省、市好新闻奖。
遇到紧急任务,高玉璋不讲条件,保证圆满完成任务。2003年春季,市里召开抗击“非典”动员大会的当天17时左右,高玉璋接到让他牵头策划出版4个版面的抗击“非典”特刊任务,并要求次日8时准时送报。在没有稿件的情况下,高玉璋一边电话联系当地稿件,一边从电脑中调取可用稿件,直至忙到次日2时才将40多篇稿件选定初编,并确定各版内容。同时,他与3位编辑分头组版,一直忙到次日5时,确保了8时送报。当时,这期特刊受到了市领导表扬,并重金奖励报社,他和3位编辑也均获得了市抗击“非典”先进个人称号。
编辑工作无小事。多年来,不管是长达10年负责市两会报道的统筹、长达8年的夜间总值班,还是编辑、审阅每一篇稿件,组织每一块版面,高玉璋都尽职尽责,再苦再累也从不马虎,使报纸差错率降到最低程度。
编辑工作之余,高玉璋总是挤出时间深入基层采访,并撰写了大量有一定影响、有价值的新闻稿件,分别在一版头条和其他版面重要位置发表。其中,多篇稿件获得省好新闻一等奖、二等奖。
如今,已退休的高玉璋仍不时地到报社走走,看看他曾工作过的地方。“报社是我家,我将一如既往地关心它、爱护它。”采访结束时,高玉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