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从郑州回焦作路过市人民路,看到《焦作日报》《焦作晚报》、焦作网几个硕大的红色字体高高悬挂在报业国贸大厦外墙上,脑海里就会浮现出自己在焦作日报社学习成长的点点滴滴。如今,在《焦作日报》创刊60周年之际,我庆幸和她一起度过了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岁月。回想起那段从弱冠跨越而立的韶华岁月,我从心里涌起的是感动、感恩、感念……”日前,谈起在焦作日报社工作的经历,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医疗保险处副处长张庆庆动情地说。
之所以感动,是因为置身其中,时刻能感受到责任与担当、忘我与奉献。回顾在焦作日报社的工作经历,张庆庆非常感慨。“曾记得,在市东方红广场、在原焦作人民会堂,记者们守候在新闻现场,第一时间以最快速度形成文字送到报社;在编前会上、编辑部里,编审人员热烈讨论稿子,精心取舍,将群众最需要的新闻排入版面;在组版室、校对室、印刷厂、发行站,大家各司其职、通宵达旦,用辛勤劳动和忘我奉献将党的声音传入千家万户、传遍怀川大地。”张庆庆说,“8年的编辑、记者生涯,使我切身感受到在报社工作的辛苦和不易,时间上没有节假日、不分昼夜,随时准备捕捉鲜活的新闻;心理上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每天都怕稿件出现差错和闪失。在焦作日报社工作的日子里,我始终能感受到一种拼搏的力量,时刻被同事们的使命感、责任感和勇争一流、无私忘我的敬业精神所感染,这也就是《焦作日报》连续多年能在全省综合质量评比中名列前茅的原因吧。”
之所以感恩,是因为收获满满。张庆庆对记者说,多年以来,他始终对焦作日报社充满感恩之情。1998年年初,他作为金融行业专业人才入职焦作日报社做《焦作日报·金融与证券》版的编辑,在人生最美好的年华里,从《焦作日报·金融与证券》编辑到《焦作日报·生活晨刊》头版编辑,从实习生到负责《市民会客厅》栏目的策划、采编,8年来,既紧张又快乐、忙碌的采编工作,使他在党性修养、语言文字和交际沟通等诸多方面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2005年,张庆庆以优异成绩考入河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张庆庆说:“回首到省城工作的每一步,都与在焦作日报社的学习和收获密不可分。能够考入省直厅局,是因为当时文秘专业招考作文占了较大分量;在报社工作,党报培养的讲政治、讲大局、讲党性的思想观念令自己收获良多;从事医疗保险业务,在报社跑过医疗健康口的历练对自己今后的工作帮助很大……”
之所以感念,是因为关怀和友谊。一位朋友曾问张庆庆,在焦作日报社工作那么久,最难忘的是什么?张庆庆说:“是报社领导、兄弟姐妹们的关心和帮助。记得初到报社时,我对新闻一窍不通,时任《焦作日报·生活晨刊》主任的杜文明在晨会上特意讲解了新闻要素、采访技巧、编辑画版方法等知识,还组织大家浏览兄弟报纸优秀版面,并且在工作中强调必须限时完成采访和组稿任务,严苛的要求对于提升业务水平起到了极大的帮助。时任副总编辑李斌、王爱军等领导对我关怀备至,在审稿、签版时,对我采访的稿件和编辑的版面悉心指导,并要求不断提高好稿、好版面率,减少差错率,确保万无一失。就是这样严格的培养、高标准的训练锤炼了我认真、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并受益终身。还有报社亲爱的兄弟姐妹们,在抗击‘非典’时期,大家一起穿上隔离服深入病区进行采访;寒风暴雪中,大家一起奋战在采编第一线;在节假日,大家一起为了采写新闻随时出发;夜半时分,大家一起在印刷厂编辑、校对。在这激情岁月共同奋斗中凝结成的友谊和真情,是最宝贵的财富。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想起这弥足珍贵的浓浓亲情,心里就会涌出暖意。”
“在焦作日报社的工作经历,是我终生难忘的永恒记忆。”采访快结束时,张庆庆动情地说,在《焦作日报》创刊60周年之际, 祝愿《焦作日报》在新媒体迅猛发展的时代,不忘初心,铿锵前行,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