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文化焦作 上一版3  4下一版
用绘画书写人生
焦作人耍老虎的昨天、今天、明天
图片新闻
仿真山阳布币面世
《不如跳舞》“火”了
常香树:铣锭技艺传承前景堪忧
图片新闻
对联基础知识 公益讲座进学校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 年7月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焦作人耍老虎的昨天、今天、明天
本报记者 王玮萱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逢年过节,耍老虎都是焦作人“文化菜单”上的硬菜。焦作地区耍老虎项目之多,在我省甚至全国都很罕见。

  据悉,在我市25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传统舞蹈项目中,仅耍老虎项目便占了9项。其中,温县耍老虎、中站区常家武虎、中站区小尚虎舞、沁阳市言状老虎、博爱县井砖狮虎舞属省级“非遗”,沁阳市彭城老虎、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北高村舞虎、博爱县清化老虎舞、沁阳市景明老虎属市级“非遗”。2014年11月,焦作耍老虎成功进入国家级“非遗”名单。

  焦作人爱耍老虎早已闻名遐迩。

  10多年前,逢年过节,耍老虎除在各县(市)区主要文化活动广场表演外,还活跃在乡村。甚至有的地方,每个村都活跃着一支支耍老虎的队伍。

  焦作人为啥爱耍老虎?

  近日,我市舞蹈家协会原主席、77岁的曹绍山将其几十年来研究焦作耍老虎的成果集结成书。通过研究,曹绍山发现,焦作人有“虎气”。正是老虎身上永不服输、善于挑战、无所畏惧的精神,令焦作人文与虎文化长期以来相融共生。

  据介绍,大量资料证明,老虎文化起源于中国,中国老虎文化起源于河南,河南老虎文化沿袭时间最长的是焦作。目前,除了云南彝族以虎为图腾、面涂虎纹、沿袭原始的虎舞外,焦作耍老虎在全国独树一帜。

  虎文化在中国甚为流行。相传,黄帝是身披虎皮打败蚩尤的。因而,中国人喜欢称军中的将士为虎将,将士尤喜将虎皮加盖于马背,借此以御敌军。不仅如此,中国人将老虎作为驱邪避灾的神灵膜拜,如中国人喜欢给幼儿穿虎头鞋、戴虎头帽等。

  在焦作地区同样有许多关于虎文化的传说。

  相传,“药王”孙思邈在太行山一带采药时,路遇一猛虎拦路,令其惊恐万分。可随后他就发现,这只猛虎仅张嘴吼叫却不吃人,这可能是老虎的嘴里有问题。于是,他手套铜环伸进虎口,摸到一根骨头横在虎口深处,即刻取出。老虎为报恩,伏下身躯,驮孙思邈下山。

  焦作耍老虎的虎多用彩布制成皮,虎尾用钢鞭制成,头也用铁丝做骨架,纸糊彩绘而成;表演主要以两人合作为主,一人举虎头,一人撑虎尾,伴随着锣鼓表演各种动作,有扑跌甩等,或凌空扑咬,或就地翻腾,或嬉戏打闹,神气活现。

  那么,焦作耍老虎为啥能独树一帜呢?

  这与焦作地理环境、文化特征有关。据曹绍山介绍,在中原地区,焦作自古富庶,是兵家必争之地。为了抵御侵袭,焦作人尚武之风浓郁,流行多种拳术,号称“武术之乡”。和平时期,焦作人便以虎形象,以传统武术为基础,创编了虎舞。此外,富裕的农耕生活带来了相对稳定的文化创作、沿袭空间,焦作地区社火文化丰富,在社火表演中,虎舞一向是人们祈求风调雨顺的重要表演内容。

  然而,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研究焦作耍老虎的曹绍山,面对焦作耍老虎现状,心中不无遗憾。

  他说,焦作耍老虎缺少规范,碍于发展。

  “现在人们都想赚钱,耍老虎又很辛苦,许多人自然不愿意传承这项传统舞蹈技艺,造成焦作耍老虎后继乏人,这是焦作耍老虎普遍存在的问题。换位思考一下,如果焦作耍老虎形成了文化产业优势,让人们在家门口即赚了钱又享受到了精神文化生活,还会出现后继乏人的问题吗?”曹绍山说。

  曹绍山认为,焦作耍老虎在逐步形成共性与个性相融的文化特点的同时,还应与时俱进。如在虎的形象上,艺人们可以创造“原始老虎”“现代老虎”及“萌萌哒老虎”,吻合现代人的娱乐精神。

  在精神层面,焦作耍老虎是中原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焦作应当深入挖掘老虎文化,让老虎文化的精髓贴近时代主流文化,融入到“中国梦”“焦作梦”发展中来。

  在中国,虎文化极易与中国人产生共鸣,这也便于焦作耍老虎文化产业找准突破口。焦作耍老虎可以依托文化资源优势,开发与老虎相关的文化产品,提升其文化附加值。

  一项优秀非遗文化的诞生往往需要数百年的积淀,但一项优秀非遗文化产业的发展却在当下。面对现状,我们更期待的是焦作耍老虎的明天。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