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文化焦作 上一版3  4下一版
用绘画书写人生
焦作人耍老虎的昨天、今天、明天
图片新闻
仿真山阳布币面世
《不如跳舞》“火”了
常香树:铣锭技艺传承前景堪忧
图片新闻
对联基础知识 公益讲座进学校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7 年7月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用绘画书写人生
——记中国文艺家协会会员郭敬东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图为郭敬东在授课。 本报记者 赵 娟 摄
 
   

  本报记者 赵 娟

  “画静物时,先要在画纸上确定绘画对象整体的上限、下限,然后再确定最大物体的高度、宽度……随着物体的高低不同,绘画者观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物体的明暗程度以及范围各不相同,所以观察是绘画的第一步……”日前,在我市楚天画室里,郭敬东在给刚入门学画的小朋友上绘画基础课时说。

  郭敬东,1966年出生于湖北省大悟县刘集镇金鼓村,现为中国文艺家协会会员。自幼生活在农村的郭敬东,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结缘了书画,却不曾想到书画会影响他的一生。

  “当时我正上中学,一天学校里来了一个《湖北日报》的记者。采访之余,记者用了几分钟时间就为班里一个同学画了一幅画像,不仅速度快而且很逼真,当时我就心生敬佩。”郭敬东说,“那时我还不知道什么是人物素描,自此之后我便爱上了人物画,直到现在最喜欢画的还是人物。”

  家里生活拮据,没钱买绘画用的笔和纸,郭敬东就用小木棍蘸点红胶泥在家门口的青石板上作画。“照着小人书上的图像临摹,画好了就用水擦掉,继续画下一幅。在一遍遍反复练习中,我找到了童年的乐趣。”郭敬东说。

  学生时代的郭敬东一直坚持绘画,通过自学不断提高绘画水平。初中毕业后,郭敬东应征入伍,从家乡湖北来到第二故乡焦作。在新兵连训练期间,因为出众的书画特长,郭敬东被选入通信连担任文书。

  “进入部队第二年,家里有些见识的大哥在信中多次建议我考军校,扎根部队。但是我执意要继续学画。”郭敬东说。在部队服役期间,郭敬东最喜欢做的事就是周末到新华书店买纸张、毛笔、画册,或是到驻地画室欣赏美术作品。

  1987年,退伍后的郭敬东辗转来到焦作市陶瓷一厂研究所担任设计师。在此期间,郭敬东将自己的绘画特长与雕刻工艺相结合,经过反复试验,独创出一种“迷彩”工艺。“先在海绵等软体上雕刻图案,再印到制好的瓷胚上,烧制出来的瓷器会呈现出迷彩服一样的色彩,这便是‘迷彩’。这一工艺推出后在欧美、东南亚市场流行了5年。我也因此荣获全国工艺美术师称号。”郭敬东说。

  郭敬东的每一次人生选择都与绘画密切相关。2000年,郭敬东离开了创造了诸多成绩的陶瓷一厂,创办了楚天画室,全身心投入到发掘和培养绘画人才的教育事业中。

  “绘画人才的培养应该从小开始,越早发现孩子的绘画天赋进而接受专业教育,越容易取得成绩。在17年的绘画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具有绘画天赋的孩子,往往上完第一节课后就画的有模有样了。”郭敬东说。一旦发现这样的孩子,他就主动和家长座谈,希望引起家长的重视。

  学生李若琰就是这样的例子。

  李若琰初中一年级时开始跟着郭敬东学画,一进班就在学生中脱颖而出。“很多绘画技巧,李若琰理解消化得很快。”郭敬东说。初中毕业后,由于文化课分数太低,李若琰没有考上理想的高中,家长提出让她放弃画画读个技校。郭敬东知道后,主动找到李若琰的父母谈。“既然孩子有画画天赋,就让她继续跟着我学画吧!将来一定能画出成绩。”郭敬东说。今年6月份,李若琰创作的《国画牡丹》等6幅画作成功入选河南省第二十二届新人作品展。

  如今,对绘画充满热情的郭敬东又投入到公益活动中,每周三他都会到山阳区艺新办事处的嘉乐园老年大学开展义务教学,让更多的人在绘画中得到乐趣。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