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在朋友圈里看到,友人在豫晋交界处的后河村拍下很多漂亮的照片:千年古树,百年教堂,传统村落,石头房屋,山峦叠嶂,峡谷幽长,飞泉流瀑,倒流泉、一线天、三潭映月、妈妈泉……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的交相辉映,折射出绚丽多姿、风景如画、文化厚重的后河村。心里便想有机会一定前往。
初夏时节,我约了几个好友一路前行,直奔魂牵梦绕的后河村,追寻梦中的迤逦景色。穿过青龙峡景区宏伟高大的石头牌坊,向左一个岔路口,是去后河村和净影寺的方向。
一棵高拔冷峻、沧桑古朴、风姿绰约的白皮松立在路边,这就是被人们誉为“千年圣树”的白皮松,是后河村的地理标志和精神图腾。白皮松树皮长满了青白相间的斑驳,这是珍奇稀有白皮松有别于其他松树的主要特征。树身三个人难以合抱,粗壮高大,蔚为壮观。
白皮松向西,便是后河村的最北边了。后河村坐落在一个山坡上,石头房屋,错落有致,相互毗连,穿堂入户,鸡犬相闻,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山村。后河村建于明代,属山西管辖,新中国成立后划归河南省修武县管辖,村民仍有浓浓的山西口音。村后面的河流称之为后河,后河村因此得名。后河是河南与山西的界河,后河村可谓“一鸡鸣两省”。沿村东北的狭窄石径而下,一个坍塌颓败、残垣断壁的小四合院,是后河村五百年之久的教堂音殿。教堂柴门紧扣,荒芜乱草丛中,竖立一个长方青石碑,书写着修武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教堂音殿。教堂音殿也叫三教堂,始建于明末,清顺治和康熙年间曾两次修缮,是中国自明清以来儒教、道教、佛教三教合一的重要历史见证。教堂音殿下边的四合院,便是后河村两委会办公大院。大队院挂满了琳琅满目的牌子。后河村不足30户人家,常住人口90余人,多数村民姓卢。后河村位居知名景区青龙峡和净影寺之间,紧靠焦青公路。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使广大村民吃起了旅游饭。村民将古老的石头房屋,改建成农家乐饭店,每逢假日,宾客满堂,日进斗金,率先脱贫致富,走上了小康之路!置身后河村,宛若回到了儿时的老家;老家就是童年,乡愁便是回忆。庭院内外,房前屋后,随处可见似曾相识的古老树木,槐树、椿树、榆树、楝树、桐树……随着农村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这些华北平原地区的家乡树,越来越少见了。留得住大树,才能留得住乡愁。一个村庄,只要古老的树木在,童年的记忆就在,少年的回忆就在,历史的烟云就在,对故乡那分炙热情怀就在。一家门前的悬崖边,挺立着一棵粗壮低矮,树龄500年的古槐树。槐树生长极慢,长到一定树龄便会休眠。正如俗话说:“千年古柏,搁不住老槐树歇一歇!”我村曾经有棵老槐树,经几代人见证,一直是一搂粗。槐树低矮,树冠却巨大,是遮阴纳凉的好地方。在那“干活听钟响,派活问队长”的大集体年代,老槐树脖子上挂的钟,便是社员们的集结号。老槐树下,是队长讨论村里大事的议事厅,是族长训斥不肖子孙的审判庭,是家长茶余饭后扯三国道水浒说云彩眼里的话、抬杠的辩论厅。槐树成了农民的精神之树,市民的图腾之树,独领风骚,被市民评为焦作的“市树”。
寻觅后河清泉石上流、飞瀑处处有的山水风光,是此行的主要目的。按老乡所言,七拐八拐,从后河村东南角的陡坡下去,走上了去后河的水泥小路。青山相对,形成了悠长的大峡谷。小路两边,有着几十亩的黄土地,长着低矮的麦子和油菜,这便是后河村民世世代代赖以生存的粮食基地。在巍巍大山里,看到一片土地,犹如在茫茫大漠上见到绿洲一样弥足珍贵。一里多长的水泥路尽头是崎岖的石头山路,进了茂密的森林。此起彼伏的蝉鸣声,如大珠小珠落玉盘的交响乐,时而高亢激越,时而低沉婉转,在山谷回荡,在山林回旋。好多年没有听到这天籁之音了,兴奋之情难以表达!我对蝉情有独钟,10年前在玉都和田,购买一枚墨玉雕刻的蝉,寄给万里之遥的女儿,希望她中考“一鸣惊人”。时光流逝,岁月静好,一切如愿!然而,在农村和都市,蝉赖以生存的树愈来愈少了,赖以繁殖的庭院土壤被水泥覆盖了,夏夜听蝉鸣的曼妙境界,已成为历史。少了蝉鸣,便少了更多绵绵乡愁!茂密的林区,开满了姹紫嫣红的山花,红的、紫的、黄的、粉的、白的……山外已是“人间四月芳菲尽”的初夏,山谷还是“东风十里百花开”的阳春。跋涉山谷内,有着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别样感觉。忽然眼前一亮,一大片藤蔓缠绕在枯木老树上,绽放出绚丽夺目的紫色花朵,我惊呼:“木通,快来看!”朋友们对这神奇美丽的奇花异木赞叹不已,我便给他们讲了木通的特征和医用价值。友人曾赠我一株木通,一个月前已“香消玉殒”了。故而,对这深山老林里的一员还是一见如故、了如指掌。
走出密林,到了一条干涸的河流,河底铺满形状怪异的鹅卵石。我猜想,这定是我们寻觅的后河吧。下到河底,朔河而上,去探寻潺潺流水、汩汩流泉、淙淙飞瀑的迤逦山水。前面的游客忽然高呼:“三潭映月到了!”我们蹀躞赶上。这哪里是“潭”?分明是几个饮马坑留存的雨水。继续在河底忽上忽下,艰难地行走。凉风习习,如同秋天,浸出的汗水瞬间消失。又走了几里,仍然听不到水声,看不到泉流,同伴们都有点泄气了,不愿前往了。随身带的水也喝完了,肚子咕咕乱叫,体力也透支了,气喘吁吁的,实在走不动了,只好一起原路返回。
在后河村农家乐饭店品味佳肴之际,询问村民,才知道我们下去看到的河叫南河,并非是发源影寺从此经过的东大河,人们通常所说的后河,只是没有走到而已。我们为功亏一篑而深深遗憾,责怪自己没有坚强的毅力、顽强的意志,走到最远的地方,看到最美的风景。
后河之行,没有寻觅到最远、最美的如梦似幻的景致,留下点滴遗憾。有机会定会再来,追寻那险而遥远、奇异雄伟、瑰丽怪诞的后河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