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文化焦作 上一版3  4下一版
“旅游+文化”深度融合才有生命力
胸中有丘壑 笔墨寄山水
我市首家“24小时城市书房”建成
豫剧《韩愈》将公演
全民阅读强化普通话教学研讨会举办
沁阳怀梆《曹瑾还乡》公演
焦作百姓文化超市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7 年7月1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旅游+文化”深度融合才有生命力
——许昌市旅游文化考察团莅焦考察综述
作者:本报记者 高小豹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从“黑色印象”到“绿色主题”,再到“焦作现象”,我市走过了一条自主创新的经济转型之路。如今的焦作,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浓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让“焦作现象”持续保持着勃勃生机。“焦作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是河南旅游乃至全国旅游的一面旗帜,被旅游界称为‘焦作现象’。焦作通过强力实施旅游带动战略,以发展自然山水旅游代替将要枯竭的煤炭资源开发,实现社会经济全面转型,具有深刻的借鉴意义。”这是许昌市文化改革和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付朝中对焦作旅游文化发展的评价。

  7月6日至7日,许昌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徐相锋带领该市宣传部、市旅游局、市文广新局等部门相关人员对我市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工作进行考察调研。作为考察团的一员,付朝中在考察了我市云台山、青龙峡、青天河等旅游产业发展情况后,对“焦作现象”不住地称赞。

  许昌,这个距离焦作178公里、驱车2个多小时行程的城市,在三国时期因曹魏在此建都,不仅有着“魏都”的美称,还因为瓷器和鄢陵蜡梅而闻名天下,有着“钧都”“花都”的美称,其历史文化厚重不言而喻。

  近年来,总投资约66亿元建设的三国文化产业园核心区(三国欢乐城)就坐落于许昌市主城区西部,项目分三期开发建设,计划2019年建成运营。然而,在许昌市旅游文化人士看来,许昌的钧瓷产业做强了,但钧瓷旅游市场还没有做好;三国文化产业园一期工程建成后,目前景区的经济效益并不乐观。

  处于经济转型中的许昌,在思索下一步发展时来到了焦作。

  历史上,焦作和许昌有着许多相似之处。

  焦作不仅是三国著名人物司马懿的故里,还有着太极拳文化和丰富的焦作山水旅游资源,更是“四大怀药”原产地。

  市外宣办副主任侯红霞说,焦作在发展旅游文化产业方面,无论在项目建设上,还是在景区产品的打造上及旅游服务设施的完善上都是大投入,仅陈家沟太极文化国际交流中心项目就投资22亿元。同时,在旅游市场开发方面给予政策扶持,市财政从2000年起每年投入50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旅游宣传,截至目前已经累计投入宣传经费8200万元。市旅游局每年都制定促进旅游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以政策刺激市场,调动旅游企业加快发展的积极性。

  “其实,发展旅游文化产业,除了投资大、政策扶持外,还有贴心的服务和全方位的宣传。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我市一直都在积极培育优秀旅游企业,对云台山、青天河、神农山、圆融寺、焦作影视城等景区进行企业化运作,鼓励大型旅行社、宾馆等企业做大做强,完善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服务链条,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旅游市场体系。”侯红霞说。

  随着我市创建国家全域旅游城市深入推进,“焦作现象”之后的旅游文化产业如何发展也成为我市各界人士思考的问题。

  面对供给侧结构调整带来的经济新格局,处于共同发展的需要,许昌和焦作在旅游文化方面走得越来越近。山水焦作与花都许昌,焦作的太极拳文化、影视文化、司马懿故里文化建设和许昌三国文化,焦作的绞胎瓷和许昌的钧瓷……相似的旅游资源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都给了这两座城市更多可以融合的平台。对此,付朝中说:“许昌旅游应该把焦作旅游作为标杆,认真汲取焦作旅游产业发展取得的成功经验,结合许昌实际,努力打造‘曹魏故都——智慧之旅、宜居花城——休闲之旅、神垕古镇——体验之旅’三大旅游品牌。”

  “如果能够实现焦作和许昌两座城市在旅游方面的互动和资源共享,不仅有利于双方的旅游文化产业发展,也将丰富‘焦作现象’内涵,开启我市旅游文化产业模式。”焦作影视城总经理秦芳说。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