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詹长松)7月9日晚,从我市南水北调绿化带征迁一线传来喜讯,协议签订率、搬空率、拆除率均达100%,南水北调绿化带集中征迁工作全面完成,创造了我市城建史上的伟大奇迹。这也是市十大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建设快速高效推进的一个缩影。
7月的山阳大地,骄阳似火,但丝毫没有影响十大基础设施重点项目的推进:中原路、东海大道全线开工,黑臭水体截污纳管施工正酣,焦荥黄河大桥规模初现,苏蔺水厂建设如火如荼,太焦铁路项目有序推进,火车站南站房即将封顶,大沙河景观美化提升,新河商务区万达广场盛大开业,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全面启动……这些项目实施以来,尤其是今年上半年,各级各部门统一思想,克难攻坚,用机制保障进度,用创新引领建设,实现了市委、市政府的既定目标,践行了“说了算、定了干,再大困难也不变”的承诺。
十大基础设施重点项目,个个连着发展,事事关乎民生,其中几个项目还是遗留多年的老大难问题。新一届市委领导班子以此作为推进工作的重要抓手,彰显了高度的政治担当。市委书记王小平多次强调,十大基础设施重点项目事关民生福祉,事关焦作经济社会发展,同时也是“四城联创”的核心内容、重中之重。为保障这些项目快速有序推进,在启动之初,我市就成立了市委书记王小平任政委,市委副书记、市长徐衣显任指挥长的建设工作指挥部,市五大班子领导具体分包项目,设立10个专项推进组,并成立指挥部办公室,选调五名公选干部协调具体工作。
人叫人动人不动,机制调动积极性。市委建立了“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项目分包机制;建立了“半月一例会、一月一督导、两月一汇报、一季一观摩”的项目推进机制;建立了“五位一体”的督导问责机制,把责任落实到具体单位、具体人;建立了社会监督机制,将规划、设计、工期、责任单位等信息向社会公布,接受群众监督,督促项目推进。指挥部办公室作为综合协调机构,找准工作切入点,充分发挥信息联络、沟通对接、协调督办的职能职责,服务推动项目实施。
在良好机制的保障下,我市各级各部门发扬只争朝夕、自我加压、敢于担当、勇争一流的精神,克服任务重、时间紧等困难,强力推进项目建设。
我市中心城区作为十大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建设的主战场,承担着繁重的征迁任务。各级干部直面问题,凝聚力量,破解难题,倒逼落实,以干事创业的豪情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干部队伍和工作作风得到了进一步锤炼,关注项目、支持项目、投身项目的氛围越来越浓。
十大基础设施重点项目既是政治工程,也是民心工程。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市民对这些项目持支持态度,更听到许多褒扬之声:“黑臭水体整治,真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工程,还老百姓一个优良的生活环境。”“都说丹江水是甜的,随着苏蔺水厂开工建设,喝上丹江水的愿望马上就能实现。”“大沙河水系的建成,让市民又多了一个休闲娱乐场所。”
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十大基础设施重点项目的逐步推进,我市的基础设施、城市面貌、城市品位、出行环境都将有一个质的变化,一个生态宜居的美丽新焦作正向我们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