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新媒体丨山阳城 上一版3
借力融媒平台 讲好脱贫故事
上周本报最受关注的微新闻发布
“焦作女性”新浪微博账号 受省妇联点赞
焦作地区政务微信排行榜
解放区打造核心商圈管理服务新平台
习 惯
夜空中最亮的星
命运导师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 年7月1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夜空中最亮的星
□阎建设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能否听清,那仰望的人,心底的孤独和叹息,能否记起,曾与我同行,消失在风里的身影,我祈祷拥有一颗透明的心灵,和会流泪的眼睛,给我再去相信的勇气,越过谎言去拥抱你,每当我找不到存在的意义,每当我迷失在黑夜里,夜空中最亮的星,请指引我靠近你……”每每听到这首《夜空中最亮的星》,我的心中就充满了希望和力量。回想我与文字相伴的这些年,《焦作日报》就如同生命中最亮的那颗星,指引我方向,指引我在文学的道路上前行。

  最早与《焦作日报》零距离接触,还是在中学时期,那时年少的我痴迷于文学,加入了当时焦作市团市委组织的中学生记者团,经过不断学习和投稿,我的一篇500余字的新闻通讯稿刊登在了1990年的《焦作日报》上,那是我的文字第一次变成铅字,兴奋之情不言而喻。从那之后,我写稿、投稿的热情愈加高涨,先后在省内和全国的中学生报刊上发表了一些文章。

  后来,我步入社会,参加了工作,但对于文学的热爱始终不改。报社的几位编辑、记者也成了我的老师,或是好朋友,在我的写作之路上一直让我心存感激。

  刘金忠是当时副刊部的编辑部主任。他主编《焦作日报》的山阳城副刊,那时我每次在单位拿到《焦作日报》,最先翻看的就是山阳城副刊,一星期一次的专栏成了我茶余饭后的“精神快餐”。起初,我给《焦作日报》投的是一些带有真情实感的小散文,对当时副刊的文稿采用标准不是很熟悉,结果投了多篇稿子都石沉大海,杳无音信。但我并没有灰心,没有放弃写作,我想也许是自己的文笔过于稚嫩,还未达到副刊发表的水平。通过不断地细心琢磨和练笔,1995年《焦作日报》山阳城副刊发表了我的第一首诗歌,编辑是郜希贤。惊喜过后,我写稿的激情更加高涨,文思如泉涌,副刊上断断续续地留下了我的“脚印”,同时我的文字也陆续登上了《辽宁青年》《北京青年报》《郑州晚报》《扬子晚报》等全国多家报纸杂志,可以说《焦作日报》是我在昏暗的夜空中找到的一颗最明亮的星。

  马朝霞编辑是山阳城副刊、闲情·连载、人文山阳版的编辑,也是我迄今受益最多的老师。每次浏览《焦作日报》《焦作晚报》,翻看最仔细的版面就是副刊。因为马编辑的诗歌作品很有个性和特色,诗意深邃,语言干净,很早之前就通过《焦作日报》山阳城副刊记住了她的名字。2010年,我刚刚加入焦作市作家协会,通过朋友找到了她的博客和电子邮箱。令我感动的是,每次发给她的拙作,无论用否,她都会及时回复,并开门见山地提出一些宝贵意见。2014年,由于我所在的公司组织征文活动,有幸与马编辑相见,那次会面让我更加钦佩她的文学才华和写作功力。之后不久,在马编辑的指导下,我的多篇文章在《焦作晚报》的闲情·连载上发表了。令我感激的是,马编辑对待我们这些业余作者,从来没有高高在上,每次联系她都尊称我们为“老师”,其实真正该叫她“老师”才对啊。马编辑这种低调、谦卑的态度让我看到了《焦作日报》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也让我看到了《焦作日报》关注民生、关爱民间的新闻态度。

  一位好的编辑是作者心中最好的第一读者,一位好的编辑是报纸与读者之间架起的一座桥梁。时光流转,虽然《焦作日报》的编辑、记者换了一批又一批,但我对她真挚的情愫仍在延伸,我相信,《焦作日报》在一代代编辑、记者的精心努力下,一定会兴旺发达,越办越精彩!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