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底,实现签、搬双过半;4月底实现签、搬两个100%;5月18日,全面完成拆除任务,提前一个半月在全市率先完成征迁任务。
这就是解放区王褚街道东于村创造的征迁速度!
因为速度快、效率高、成效好,3月19日的全市绿化带征迁工作例会在东于村拆迁现场召开,会上为东于村颁发了特别贡献奖;4月份,该村荣获攻坚突破奖;在全市绿化带征迁周考核中,东于村5次荣获综合排名第一名,多次受到通报表扬次。
一直在引领,始终在垂范。东于村的征迁速度是如何创造的?
答案是,有广大群众的支持和行之有效的创新举措,尽最大限度地维护了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还拥有一支勇于担当、真情服务的工作队伍。
短短几个月,弹指一挥间。但对于南水北调焦作城区段绿化带征迁市直驻东于村工作队队员们来说,却是无比的难忘,最难忘的便是攻克难关的艰辛征迁历程。
打一场绿化带征迁的“智慧之战”
东于村在此次南水北调绿化带征迁中,涉及总户数195户,人口773人,房屋建筑总面积5万余平方米,拆迁面积约72亩。征迁之初,东于村就被市、区两级确定为示范村,要求争一流、作示范。可是安置房建设滞后,工作队队员深知难度大、责任重。
“征迁工作难,但我们要用创新举措,用真情服务,打一场绿化带征迁的‘智慧之战’。”市直驻东于村工作队队长、市公安局车管所所长杨道华和其他9名工作队队员达成共识。
自2月19日安置方案出台,东于村进入实质性征迁阶段。
不做指手画脚的局外人,要做身体力行的战斗员,正是市直驻东于村工作队的工作基调。
为使征迁工作真正做到公开透明,工作队一方面积极推进安置房建设,另一方面聘请5位有威信、有话语权的村民,全程参与征迁工作,确保“一把尺子量到底”。组建了由市、区、办事处、村四级人员共同参与的协议签订组、资金监管组、房屋丈量组等7个工作小组,覆盖整个征迁过程,实现全程监督,确保了征迁工作在阳光下进行。
征迁初期,全面落实市、区、办、村四级联动机制;征迁中期,果断实行以拆促签、以拆促搬战略;攻坚阶段,实行责任主体转换机制,由单位分包转换为村委攻坚;全面收尾阶段,实行驻村县级干部分包。市直驻村工作队战术的及时调整,保障了整个征迁工作有条不紊地快速推进。
“在签约阶段,我们要想尽办法去做思想工作,尽量满足百姓的合理要求;搬空阶段,我们要帮助群众寻找合适的过渡房,拆除阶段,用真情服务感化一批,寻求外援劝解一批,依法依规化解转变一批。就这样,终于在5月18日全面完成拆除任务。”杨道华说。
将特别的爱送给征迁群众
没有发生一起关于绿化带征迁的上访事件,东于村的征迁工作实现了“以人为本、和谐征迁”的总目标。这些离不开工作队队员的付出。
在实战阶段的100多天里,工作队队员没有节假日,不分白天和黑夜。忘我付出、无私奉献,正是他们的真实写照。
白天,征迁户走到哪,征迁队员“全程陪同”;夜里,征迁户在家里睡觉,征迁队员在院子外面“站岗”。以执着和诚意,促成了一家又一家搬迁协议的签订。
他们将特别的爱送给了征迁事业,将特别多的爱送给了征迁群众。
一位征迁户家里情况特殊、工作难做,他提出的要求过高,多次协商无果。为了做通他的工作,工作队员张伟、田洪湖、辛献芬等冒雨驱车100多公里,来到该征迁户母亲和弟弟所在的新乡市延津县。队员们找到他母亲拉家常、讲政策、说愿景,句句说到了老太太的心坎上,老太太当场表示愿意做儿子的工作。当天23时许,征迁队员连夜返回的途中汽车突然爆胎,车上所有人员都惊出一身冷汗,但胜利的喜悦让大家早已忘却了疲惫和惊险。
针对另一位征迁困难户,工作队专门成立攻坚小组,全面梳理他的问题、诉求,一项一项研究解决。经过10多天的不懈努力,他主动表示:“你们功夫下到这种程度,我再不拆就真对不起你们了。”
正是工作队员这种不辞辛苦、忘我付出的精神,感动了征迁户,最终顺利签订了协议、搬空了家。
征迁户无过渡房杨道华帮找;征迁户搬家无卡车,他帮联系;困难户家里紧张,他自掏腰包来帮忙。因为征迁工作杨道华没有照顾病重的岳母一天,甚至没有听到岳母临终遗言。队员田洪湖善于和群众打成一片,遇到家有学生的谈孩子成长,遇到性格直爽的自掏腰包请客聊天,遇到过生日的主动送上水果。队员辛献芬是名女同志,孩子刚上初一,正需要母亲的关心照料,她把所有照顾陪伴孩子的时间全都用在了征迁工作上,经常半夜回家……
对于老弱病残等特殊困难群众,工作队协调村委在原花卉市场地块,搭建了15个临时板房,用于群众过渡;工作队还为困难群众寻找过渡房源18套,小院4个;联系出动小型货车20余车次,帮助困难户搬家。
舍小家,为大家。将征迁家人当成自己的家人,才最终取得了绿化带征迁的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