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文化焦作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返璞归真 渐进自然
司马懿与温县的不解情缘
快乐暑假
图片新闻
《修武简史拾遗》出版
参观绞胎瓷 感受山阳文化
焦作文化竞争力比肩郑洛
焦作百姓文化超市
我市将成立相关科研基地焦作工作站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 年7月2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司马懿与温县的不解情缘
本报记者 宁江东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近日,以展现司马懿传奇人生的历史大剧《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在各大卫视热播。该剧一经播出,便受到观众追捧,而在整部剧中,“温县老家”一词被反复提及,众所周知,温县就是司马懿的故里。如果说剧中司马懿因有“鹰视狼顾”之相回望曹操一眼而与曹家结下不解之缘,那么历史上,司马懿与他的家乡又有着怎样的不解之缘?近日,记者来到温县,试图探寻司马懿在家乡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多年研究司马懿文化、温县文联原主席杨连仲告诉记者,司马懿的少年与青年时期都在温县度过,然而历史记载很少。翻看《晋书·宣帝本纪》中,仅有“少有奇节,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汉末大乱,常慨然有忧天下心”的记载。

  “尽管只有寥寥数语,也可以看出司马懿是一个天才少年。”杨连仲说,少年时司马懿就深受南阳太守杨俊、尚书崔炎推崇,22岁时,郡里还举他为上计掾(古代佐理州郡上计事务的官吏)。

  放在今天,司马懿也可以说是一名不折不扣的“官二代”,父亲司马防先后任洛阳令、京兆尹。如果说年轻的司马懿在父亲的光环下,不思进取,安然享乐,了此一生,历史将被改写。然而,历史不能假设,时任司空的曹操听说司马懿的才干,欲征召他到手下为官,被其拒绝。过了几年,曹操任丞相,用强制手段让司马懿做了文学掾。

  “29岁的司马懿跟随曹操以后的几十年中,再也没有回过温县。”温县政协社会法制委主任张剑峰说,在东汉末年中国四分五裂的大乱世局面下,司马懿是怀着“结束乱世”“重塑文明”的理想而出仕的。

  “30年后,59岁的司马懿带兵征讨公孙渊,路过老家,并且在温县虢公台(今温县招贤乡上苑村)宴请父老乡亲。”杨连仲说,这也是司马懿被征召后唯一一次还乡。

  随后,记者一行驱车来到温县县城西南13公里的上苑村,在村北有座土台,杨连仲用树枝拨开覆在土台上的荒草,露出了一个石碑,上面写着“摩天岭虢公台”。

  “当时司马懿就是在这里宴请了家乡的父老乡亲,所以虢公台也叫作贺酒台。”杨连仲对记者说。春秋时期,晋献公攻打虢国,虢公由秦国逃到温国。满怀复仇之恨的虢公在这里筑起高台,联合诸侯国登台誓师伐晋,后人称之为虢公台。安乐寨村、上苑村周围一马平川,唯有此台兀然突起,所以当地人也叫它摩天岭。

  一连数日,司马懿在济水东岸、古温城南虢公台上宴请父老乡亲,并把鼓舞将士斗志、曾命军中乐师创编的得胜鼓曲搬到虢公台上,以鼓乐相送,壮气助威。

  据记载,司马懿乘着酒兴,慨然作歌:

  天地开辟,日月重光。

  遭遇际会,毕力遐方。

  将扫群秽,还过故乡。

  肃清万里,总齐八荒。

  告老归老,待罪舞阳。

  可以想象到,当时虢公台上惊天动地的鼓声和着济水汹涌的急流,久久在天地间回荡。这一悲壮动人的情景,给当时家乡的父老乡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乡亲们便向司马懿提出,请他将鼓曲留给家乡。司马懿便令人传授。由此,司马懿得胜鼓便由军队传向民间。

  如今,司马懿得胜鼓已成为温县文化瑰宝。1988年春,司马懿得胜鼓第一次走出温县,参加了焦作市民间文艺大游行,荣获了民间吹奏一等奖。2007年2月,司马懿得胜鼓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列入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长期以来,由于《三国演义》虚构一些内容,以贬低司马懿的智慧才能来凸显诸葛亮的超凡‘智者’形象,对司马懿谋略没有给予适当的肯定,给社会公众对司马懿的评价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吉林大学教授、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顾问柳春藩曾这样说。

  随着历史真相的迷雾逐渐被拨开,人们对于司马懿的评价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近年来,一个以政治家、谋略家、军事家司马懿为中心的文化现象正在兴起。

  1994年,温县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司马懿研究会。该会相继出版了两期《司马懿研究》会刊,刊发了郑佩欣、马世之、王梦奎等一些大家和当地学者的有关司马懿研究的文章。

  2010年8月,央视名牌栏目《百家讲坛》邀请南开大学教授孙立群讲《从司马到司马》,主要讲述了西晋的历史,包括司马懿的出山、司马懿的足智多谋、司马懿与曹爽的较量、高平陵之变,基本上以历史事实作为依据,还原了一个真实的司马懿。

  针对焦作、温县挖掘司马懿文化该怎样破题、具体抓手在哪里等问题,孙立群曾提出一些建议。一是要加大宣传力度,让大众真正了解司马懿和司马家族的历史真面貌。同时,要把司马懿文化作为焦作、温县的一个重要文化品牌来打造,在人才上扶持,在资金上倾斜。二是要整合相关力量,既挖掘现有的,又联合温县以外的,实行内外结合,挖掘司马懿文化。

  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温县计划投资3.5亿元,在环城水系沿线规划建设郭熙文化园、司马文化园、古温国文化园三个主题文化公园。在司马文化园中通过景观、雕塑展示温县司马懿文化,并谋划司马小镇建设。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