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上午,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粮道街马蹄营菜市场内发生一场闹剧:一名买菜的爹爹,抢下卖菜摊贩的秤杆,把女摊贩打得头破血流。而这场闹剧的起因,竟是一根苦瓜。随着武汉气温不断升高,市民出行时的情绪也随着气温升高变得焦躁起来。连日来,地铁乘客“情绪中暑”事件时有发生。
(据《武汉晚报》)
不少人都有这样的感受:天越来越热,心情也越来越躁。倘若只是自己烦躁也就罢了,一些人把这种负面情绪发泄在别人身上,就可能引发矛盾冲突,甚至引发各种悲剧来。这不,武昌的这位爹爹就因此引发纠纷,实在是得不偿失。
据医学专家介绍,炎热的气候,不仅对人体生理影响很大,对人的心理和情绪也有负面影响,这就是心理学家常说的“情绪中暑”(也称“夏季情感障碍症”)。“情绪中暑”的主要症状是情绪烦躁、多变、爱发脾气、思维紊乱、行为异常、记忆力下降,对事缺少兴趣,对人缺乏热情。正常人中,约有16%的人在夏季会发生“情绪中暑”,尤其当气温超过35摄氏度、日照超过12小时、湿度高于80%时,生理中暑和“情绪中暑”的比例都会急剧上升。
有“情绪中暑”,就要学会“情绪避暑”。如何防止“情绪中暑”?首先,必须注意改善居住环境;其次,要有效地锻炼身体,要在睡眠和营养方面遵循夏季的养生之道,注意劳逸结合,做好自我的时间管理,尽量避免在最炎热的时候外出,并且不在封闭的空间中待得过久,养成早睡早起和午休的习惯,这才是保证心情舒畅的法宝。
表面上看,“情绪中暑”是由于高温天气这一外因让人难以自持。但实际上,“情绪中暑”不能全归罪于高温。俗话说:心静自然凉。面对炎热天气,心理状态的调整放松最为重要。经常听听舒缓的轻音乐,注意克服性格弱点,提高思想境界,做到既修身,又养性,为自己打造一个“心理空调机”,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轻夏季“情绪中暑”症。
期待您对社会热点问题的思考与评价,请把想说的话、想表达的观点发给我们,本报将择优刊发读者来论,共同碰撞思想的火花。来稿邮箱:jzrbs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