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文化焦作 上一版3  4下一版
焦作人的文化自信回来了
笔尖上的舞蹈
小戏《和谐胡同》的艺术天地
钟彦:艺术道路上的追梦者
焦作百姓文化超市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 年7月2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省区域文化竞争力综合排名第三
焦作人的文化自信回来了
本报记者 王玮萱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7月17日,由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发布的《河南文化发展报告(2017)》(以下简称《蓝皮书》)中显示,焦作区域文化竞争力在全省综合排名第三,比肩郑洛,略超开封。

  消息不胫而走,焦作人的文化自信得以提升。作为全省文物大市、非遗大市、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创新区域,这一两年来焦作文化事业所释放的魅力再次令人关注。

  那么,《蓝皮书》中全省区域文化竞争力排名是如何出炉的?焦作文化竞争力强项在哪儿,弱项又在哪儿?

  记者连线省社会科学院

  听专家解析焦作实力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杨波已连续多年参与《蓝皮书》发布工作。7月17日《蓝皮书》发布后,记者与杨波取得了联系。

  据杨波介绍,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成立于1979年,是我省哲学社会科学综合性研究机构,拥有一大批在省内外学术界享有盛名的专家。从2008年开始,为给我省文化事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并发布《蓝皮书》,每年一次,已坚持10年,《蓝皮书》中的分析成果受到了社会各界认可。2015年,《蓝皮书》增设《河南省区域文化竞争力分析评价报告》,对全省各区域文化综合竞争力排名进行权威发布。

  据介绍,今年《蓝皮书》所发布的河南省区域文化竞争力排名,是在采集近一两年来河南省18个省辖市和10个直管县已经公开的相关文化数据的基础上,通过数据分析,对全省18个省辖市和10个直管县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40多项客观指标进行测评得来,大体反映出了河南18个省辖市和10个直管县的文化建设现状与发展水平。

  在此次河南省区域文化竞争力排名中,焦作以总分64.38分,居全省第三位。其中,焦作文化事业综合评价得26.94分(总分40分),居全省18个省辖市的第三位;焦作文化产业得20.96分(总分40分),居全省18个省辖市的第五位;焦作人才队伍建设得8.48分(总分10分),居全省18个省辖市的第二位;专家综合评判,焦作得8分,与许昌并列居全省第四位。

  在文化事业发展方面,专家主要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建等方面进行考察。

  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专家主要对文化名家暨全国、全省“四个一批”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及非遗传承人等方面进行考察。

  杨波说,焦作此次能够跻身全省文化竞争力前三甲,得益于文化事业发展及人才队伍建设。焦作文化产业发展相对较弱,尚不能与郑州、洛阳、开封比肩。

  焦作文化强项在哪儿——

  文化事业创新发展

  人才队伍后继有人

  《蓝皮书》发布后,在我市文化界引起广泛关注。大家认为,焦作文化竞争力在全省排名上升,为焦作人带来了更多的文化自信。

  据市文广新局提供的相关材料显示,近一两年来,我市文化事业发展赢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建上。

  我市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建亮点频出,贵在创新。

  比如,从2016年年初,我市运用“互联网+”思维,创建百姓文化超市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受到了中宣部、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的高度关注。2017年6月30日,在文化部召开的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建设现场经验交流会上,我市代表河南省作了交流发言。据统计,2017年上半年,“百姓文化超市”共收到并处理线上订单11600多条,比2016年同期增长了2倍,培养基层文艺队伍5000多支。

  再比如,我市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文化先进单位众多。目前,解放区是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沁阳市、孟州市、修武县、解放区是全国文化先进单位,武陟县、温县、山阳区是全省文化先进县。2014年,我市被省文化厅确定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试点市;2016年,我市被文化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确定为基层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推广项目试点单位。

  除文化事业发展成效显著外,人才队伍建设是我市此次文化竞争力跻身全省第三位的关键因素。

  采访时,记者从市委宣传部干部科了解到,目前,我市省级“四个一批”人才已有8名,居全省前列。

  记者从市非遗保护中心提供的数据获悉,我市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3名,市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90名,县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567人,非遗各项保护工作居全省前列。

  据市文广新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人才资源是文化建设的第一资源。近年来,我市逐年加大文化人才队伍的培养力度,单从文化系统来讲,每年市文广新局都要针对基层文化管理人员、文化专干、文化志愿者组织10余次的各类文化培训活动,以此壮大基层文化队伍,激发基层文化活力。

  目前,我市已建立起一支适应新时期文化建设需要的基层文化工作者队伍,并把乡土文化人才开发列入地方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努力扩大文化人才总量,开发好本土文化人才资源。

  焦作文化弱项在哪儿——

  文化企业发力不足

  文化产业缺少活力

  据《蓝皮书》显示,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开封居全省第二位,我市仅居全省第五位。我市文化竞争力强项与弱项明显。

  据了解,目前,我市已经形成规模的文化企业55家,涉及观光旅游、休闲娱乐、动漫制作、当阳峪绞胎瓷、李封天目瓷、温县陈家沟太极拳、沁阳盆窑黑陶、沁阳大漆、黄河澄泥砚、山阳刺绣、四大怀药、庙宇等历史文化。其中,有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河南省文化企业50强一家(焦作云台山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河南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两家(金谷轩绞胎瓷有限公司、沁阳市檀溪堂文化产业园有限公司),河南省特色文化基地一家(温县陈家沟村)。

  近两年来,我市陆续争取到河南省文化产业扶持资金420万元,扶持4家企业健康发展。结合全市重大项目建设,我市加大对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示范园区建设的指导力度,出台了“文化+旅游”提升工程实施方案,有力推动了文化产业与科技、旅游、城市建设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据全省统计普查显示,2016年焦作市文化产业实现营业收入229.0亿元,实现增加值51.5亿元,位居河南省第六位。

  据市文产办相关负责人称,由于多种原因,我市骨干文化企业规模不大,效益不佳,带动力不强。针对文化企业存在的问题,我市正着力推动文化产业提质增效工作。在推动文化产业提质增效的道路上,我市将按照市场需求布局,打造龙头企业、优质品牌,推动文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继续实施文化产业“双十”工程,大力发展骨干文化企业,加快重点文化产业园建设,推动文化产业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发展。

  据记者了解,缺资金、缺人才、缺理念是困扰我市骨干文化企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比如,绞胎瓷文化产业项目是我市多年来重点培育的文化产业。然而,从恢复绞胎瓷传统技艺到当下绞胎瓷文化产业发展遭遇瓶颈,我市仍未掌握绞胎瓷文化产业发展的要领。

  如今,我省正在加快构筑全国重要的文化高地。此时,拥有诸多文化资源的焦作,该如何构筑自己的文化高地呢?这值得相关部门思考。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