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22中是一所普通中学,孙维刚教师从1980年到1997年进行了多轮教育教学实验。1986年高考,全班41人,上线40人,其中大专13人、本科27人,重点院校20人,清华、北大录取3人。1992年高考,全班40人,上线39人,其中大专1人、本科38人,重点院校31人,清华、北大录取15人。1997年高考,全班40人全部上线,其中大专1人、本科39人,重点院校38人,清华、北大录取22人。一所普通中学取得如此突出成就,探秘其成功之道,对于提升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应该有所裨益。
一是建设卓越班集体。将德、智、体、美、劳融为一体,培养学生的能力,在能力提高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不屈不挠的精神。坚持品德第一,学习第二;班主任以身作则,以心换心,打动学生;完善家庭教育,齐心协力教育学生。
二是重视体育。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球赛、游泳、田径等活动,全班学生都喜欢上了体育,每天男生跑1500米、女生跑800米已成为习惯。
三是加强思维训练。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分析、讲解例题,证明推导定理公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形成超前思维向老师和课本挑战的态势,在思维运动中训练思维。
四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下午只上两节课,节假日从不补课,没有晚自习,学生负担不重,有充裕的课外时间自主学习、广泛阅读、发展个性、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链 接
孙维刚(1938年~2002年),山东海阳人,中共党员,自1962年起,在北京市22中任数学教师兼班主任。生前系全国著名数学特级教师、中国数学会理事、国家数学奥林匹克首批高级教练,曾被评为全国十佳师德标兵、全国十佳职业道德标兵、全国先进工作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