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郭嘉莉
面对农民工,他总是充满热心、爱心和耐心,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真诚为他们服务;面对言语重复的当事人,他没有不耐烦地打断,而是耐心倾听、及时回应;面对态度蛮横的当事人,他不卑不亢、以理服人,坚决维护法律权威。他就是市中级法院劳动者权益保护庭副庭长王晓武。
1992年12月,王晓武光荣入伍。他自豪地对记者说:“当兵的时候,我是我们那一批第一个入党的。”
2005年,王晓武转业到市中级法院工作,先后在办公室、执行局、审管办工作。2012年,市中级法院成立劳动者权益保护庭,王晓武被调到该庭担任副庭长。
王晓武说,法官就是要不断学习,只有学习才能更加准确地理解、掌握和运用法律,才能更好地践行司法为民。他在办好案件的同时刻苦钻研法律,及时更新法律知识。通过学习,王晓武通过了司法考试。在整个市中级法院,通过司法考试的军转干部只有3人,而王晓武就是其中之一,并且他还是唯一一个代表军转干部首批入额的法官。
面对劳动者权益保护庭人员少、案件多的现状,王晓武从不叫苦叫累,更不计较个人得失。他每年担任审判长参与审理案件500多起,亲自办理的案件就达160多起。“不怕苦、不怕累,是咱军人的一贯作风。”王晓武笑着说。
王晓武把军人的威严和法官的缜密有效地运用到办案中,严谨、细致、重证据,从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每一次庭审,他都要提前认真翻阅卷宗,审核把关证据。
“办案一定要尽可能地替当事人着想,不能机械办案。”王晓武告诉记者。在办理农民工维权案件中,王晓武多次深入现场与农民工交谈,为他们提供法律咨询。在涉农民工权益案件审理过程中,他想方设法为农民工及时讨回应得的工资,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因工作突出,王晓武多次在年度考核中被评为优秀,2015年、2016年连续被评为执法办案工作先进个人,荣获个人三等功1次,先后获得市优化经济环境护航经济发展先进个人、文明法官、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作为一名法官,就要想尽一切办法办好每一起案件,用一颗公平、公正的心,确保让每一位当事人都能感受到法律的公平和正义。”王晓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