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大汗淋漓后吃上几块冰镇西瓜、喝瓶冰镇饮料,想着就非常美。殊不知,这种冰爽的享受后,往往会带来一系列的不良后果。
专家表示,直接过量食用冰箱里的冰镇食物很容易造成“冰箱病”。许多人都喜欢从冰箱里拿出冰凉的水果、饮料来一扫夏天的酷热,也习惯将蔬菜、肉类、零食等放进冰箱来保鲜。但是要注意,冰箱里的食物储存要有技巧,谨防“冰箱病”。
什么是“冰箱病”
简单地说,“冰箱病”就是食物储存在冰箱里被病菌污染,从而使人体受到感染而导致的疾病。常见的污染源如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容易污染瓜果、蔬菜、鱼类和乳制品。如果食用这些食物时未完全加热,就很容易引起“冰箱肠炎”,导致腹痛、腹泻、呕吐等病症发生。
主要病症有哪些
头痛。夏天,刚从冰箱冷冻室取出的食物温度一般在-6℃以下,而口腔温度在37℃左右,两者温差悬殊。若快速进食,可刺激口腔黏膜,反射性地引起头部血管痉挛,产生头晕、头痛、恶心等一系列症状。
肺炎。冰箱如果平时不经常擦洗,冷冻机的排气口和蒸发器中就容易繁殖真菌。这些真菌耐寒力极强,能在冰箱低温下生长繁殖,并随尘埃散布至空气中。过敏性体质者和儿童吸入这种带菌空气后,极可能出现咳嗽、胸痛、发热、胸闷和气喘等症状,临床上称之为“冰箱肺炎”。
胃炎。夏季,人若多吃冰箱内的冷食物,胃肠在受到强烈的低温刺激后,血管会骤然收缩变细,血流量减少,胃肠道消化液停止分泌,由此导致生理功能失调,诱发上腹阵发性绞痛和呕吐等症状,称之为“冰箱胃炎”。
肠炎。冰箱冷藏室内的低温虽能抑制多数细菌的繁殖,但有些嗜冷霉菌仍可继续生长,如大肠杆菌常引起流行性婴儿腹泻,侵入人体一些部位时,可引起感染,如腹膜炎、腹泻等。人在感染大肠杆菌后的症状为胃痛、呕吐、腹泻和发热,感染可能是致命性的,尤其是对孩子及老人。
如何有效预防
从人体健康角度来看,夏季天气炎热,适当饮用冷饮、吃一点凉拌食物有助于消暑,但过多食用则会增加肠胃负担,导致消化不良,引发肠胃不适。因此,夏季贪凉,一定要适可而止。专家提醒,避免“冰箱病”要注意综合养护,提高身体素质,生活起居要有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生活、工作从容不迫,不要过度紧张;适应自然变化,注意腹部保暖,若是因吃了过多冰西瓜等引起腹泻,一定要到医院及时就诊,腹泻后可以喝点稀粥,不要吃刺激性的食物。
怎样合理存放食物
食物摆放有讲究:冰箱内存放的食物一定要生熟分开,防止交叉污染。食物要用食品袋或放入密闭的容器内,以防食物串味;经解冻过的食物,不要再冷冻;生、熟食物不宜混合放在一块,这样可减少食物的污染;剩饭、剩菜要单独摆放,避免污染。
存放时间有限制:要掌握不同食物的存放时间,选择适当的存放区。冰箱存放食物的时间不宜过长,肉类生品冷藏时间一般不宜超过2天,瓜果、蔬菜不宜超过5天。
人 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