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焦作供电公司,30岁的温波算得上“小有名气”——国网新员工技能竞赛一等奖、国网应急技能竞赛三等奖、河南省电力公司技术能手、焦作供电公司劳动模范……
工作5年来,几乎每一年,温波都能有一个或大或小的收获,能做到这一点,与这个年轻人的性格有关:他总是保持着一种危机感,始终创新进取。
恶补专业知识
他尝到了创新的甜头
2012年8月,学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温波,以优异的成绩从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毕业考入了焦作供电公司,被分到配电带电作业班,成为一名配电线路工。
在同学眼中,他的工作称不上最好,但也让人羡慕。不少人看来,温波的这个“铁饭碗”不错。
温波可不这么想:“我的学历并不高,公司里高才生不少,和他们竞争,肯定很难。”
“第一次跟师傅去的现场是10千伏工业西右线,任务是线路消缺和清理树障,看到复杂的电气设备和各种各样的工器具,我当时就懵了,完全不知道该做什么。”温波感觉专业知识太欠缺,又没多少实践经验。
温波觉得,唯一的办法就是勤能补拙。
公司正常下班的时间是18时,对于他来说,18时是“恶补晚自习”的开始。为了尽快掌握专业知识,他把搜集到的50余张专业设备图纸都挂到了墙上,每天抬眼就能看到。同时,把专业知识编成知识数据库,一有新的知识就及时录入,每天翻来覆去地看,知识数据库的储备越来越多,他掌握的也就越来越多。2013年8月,只用了一年时间,他就完成了从技术“菜鸟”到技术骨干的蜕变。
班长谢正林是温波的师傅,看着徒弟如此努力好学,自然是心中欢喜,“小波不仅愿意学,而且创新学,肯花心思、动脑子,自然成长得就快”。
工作遇到难题
他坚定了创新的意志
渐渐成为带电作业技术骨干的温波,在工作中已能独当一面,但是干得越多,就会遇到越多的技术难题。
在消除线路隐患过程中,工作人员经常会遇到斗臂车无法将作业人员送达到作业位置的情况,处理起来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存在安全隐患,更重要的是本来要带电进行的工作有可能就要停电处理,直接影响用户的正常用电,影响了公司“你用电 我用心”的服务承诺。
这个技术难题成了温波的一块心病,他请教老师傅,和同事商量,自己画废的图纸就装满了一抽屉。终于,他发明的操作杆正瓶器成功克服了这一难题,节约了工作时间,降低了安全隐患。
对温波来说,这是个不小的激励。他说:“我们带电作业这个工种,处理的故障杂,遇到的问题多,如果都能用创新的思路去解决,那将会为公司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2016年,温波参加应急抢修或消缺56次,带电剪接火55次,带电协助立杆19次,修剪砍伐线路通道树障357棵,消除一般运行安全隐患128条。配合完成了17个台区的新增改造、8台开关更换、12条支线改造等工作。在这些工作中,他把创新的思路应用其中,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
因为工作出色,2017年,仅工作5年的温波,被评为焦作供电公司史上“最年轻的劳动模范”。
每年一项成果
他在创新路上越行越远
“业务精,脑子活,敢创新。”这是班组同事对温波的评价。
正是凭借着这种创新思想和敢于攻坚的勇气,温波在创新的道路上收获满满。2014年,项目操作杆正瓶器获得了国家专利、省质协QC成果一等奖;2015年,项目电动剥线器获得了国家专利、省质协QC成果一等奖、省公司群众创新实践活动三等奖;2016年,项目异型并沟线夹辅助穿线工具被列为省公司QC重点课题、获得了国家专利、河南省电力公司QC成果一等奖。
“走出去评比,不仅长见识,而且还了解到国网公司对创新工作是如此重视。在创新这个领域,我还需努力。”温波说,“科技日新月异,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让自己‘更新换代’,我会在创新的路上坚持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