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参考消息》援引美国石英财经网发表的文章称:自2008年以来,女性大学生人数超过了男性,同时,中国女性的就业比例提高。这意味着,从经济角度来说,中国的男性和女性之间的差距是世界上最小的。剩女以她们的高学历和高收入,完全能够保持独立、自信和自由,她们拥有广博的知识、成功的事业和很高的社会地位。
从经济角度看,中国男性和女性之间的差距是世界上最小的,单身女性完全能够保持经济独立。也就是说,中国女性挣钱的机会并不比男性少、能力并不比男性差,很多女性不再需要在经济上依赖男性,更多女性因此对婚姻更为谨慎。而且,越是经济发达的城市,单身女性数量越多,这与“剩女都是嫁不出去的女人”的传统看法不一致。
“单着,挺好。”男人如果公开这么喊,会让人觉得有点假,或者误以为是同性恋,但女人这么说,就不一样了。剩女话题虽然惹眼,但从统计数据看,剩男数量其实更多。他们中的大部分人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农村光棍。剩女主要集中于发达的城市,光棍主要集中于农村和落后的地方,这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现象,也意味着这两类人不可能“中和”。
讨论光棍问题,得从男女比例、教育水平、经济水平等视角,去关注他们怎样被剩下。剩女问题则不一样,无论是观念上的不再盲从、不再屈服,还是经济实力上有条件不再“凑合”,都是社会进步的标志。这就是为什么越是经济发达的城市,单身女青年越多的原因所在。只有那种相对落后的地方,才会觉得女人30岁还不结婚是个大问题。
“单着”的另外一个原因,可能是选择变多了,也因此变难了。城市人口的聚集,让选择的基数无限放大,让选择的可能无限增多,不像在一个村子里,方圆几公里可选择的对象就那么多。
剩女本来是一个贬义词,但经济独立的女性,慢慢将它“活”成了一个褒义词。它不再意味着被挑剩下,反而意味着有能力、有主见,不将就、不盲从,不再活在“男权社会”的标准里。“男权社会”对于剩女的各种“污名化”已经越来越力不从心。甚至有学者表示,随着女性地位的提高,父亲这个角色可能面临着沦为多余的尴尬。
完整的女人、完整的人生、完整的家庭,类似的概念,眼下依然有很强的说服力。大多数人因此依然会选择婚姻,但至少,“单着”也日渐成为可行的选择。
总结一下:光棍更多是被动的无奈,剩女更多是主动的选择。光棍的确是个问题,但剩女不同,因为不是问题,自然也就无所谓解决,需要的只是社会的理解与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