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焦作网谈丨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思源·新能源”公益基金助力 西部地区文化扶贫受网友关注
预防出生缺陷 为宝宝健康把好第一关
少年儿童绘画展 在万达广场举行
一两万元撑不起一个孩子的暑假
剩女需要社会的理解与尊重
商业广告与公益宣传
沿街单位开放厕所 城市文明更上层楼
严厉打击
讣告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 年8月1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今日话题】
商业广告与公益宣传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自打穿上这个马甲,环卫工人王大姐总觉得哪里不对劲儿。马甲背后,印着一句标语:烟头不落地,西安更美丽。落款则是“西安××补习学校宣”的字样。近日,一条“环卫工人工作服印补习学校广告,合适吗?”的帖子在网上引来公众关注。网友热议的焦点集中在,如果在落款处直接注明某单位或企业的名字,就等于将公益宣传变成了赞助企业的流动广告牌。有网友认为,环卫工人与出租车司机、交警、公交车驾驶员一样,是一座城市的流动窗口,商家的宣传广告不应该印在环卫工人的工作服上。对此,你怎么看?

  【观点1+1】

  @露丝独特:环卫工人俨然变成了移动的广告牌。环卫工人是展示城市形象的流动窗口,穿着“广告服”清扫大街有损一座城市的形象。

  @平凡一老兵:此举使城市里的环卫工人变成了“活体广告”,这是对环卫工人极不尊重的表现。环卫工人是一座城市的文明窗口,也是城市的“面子”,让他们变成广告牌就像在一个人的脸上印广告一样荒唐。我认为,做广告应该通过正常渠道,绝不该在环卫工人身上打主意。

  @细数青山望蓬莱:看似公益宣传,实为企业广告,这种“打擦边球”广告还是取消为好。

  @蒋珊如此多骄:此举不妥!企业开展赞助活动本无可厚非,这样能让社会各界更加关注环卫工人这个群体,给予他们更多关爱。但是,公益活动绝不能被商业利益“绑架”,开展爱心捐赠,应该做好所有细节工作,真正发挥公益的力量,而不是让城市形象受损。

  @小李杜的李:公益宣传固然需要资金支持,但不可与商业利益“走得过近”,希望我们的公益事业更加纯净些。

  @北宁老头儿:我认为此举没什么不妥!这样做不仅可以开展公益活动,传递社会正能量,还能推广企业形象,为企业带来广告效应,如此双赢之举,挺好。我认为,只要广告内容积极向上、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大家不必对此过度解读。

  @江苏日月江南:从市场经济角度来说,商家通过在赞助物品上印企业相关信息,从而达到宣传企业的目的,此举无可厚非。但是,既然环卫工人变成了广告载体,相关广告收入也应该作为福利反馈给环卫工人,至于广告内容,只要不违反法律法规和公序良俗,社会也是可以接受的。

  @zjtlove:公共事务领域能否给商业广告留一席之地,其中的利弊得失有待商榷。其实,即使各级党报党刊,也允许刊登广告,所以我认为,动员社会力量,引进社会资源,为公益事业注入更多资金和活力,未必不能尝试。

  【下期话题】

  “雇托营销”

  一家位于四川省成都市中心繁华商圈的网红饼店,排队20余人中竟有7人是托儿。此事日前被媒体记者蹲点证实并曝光后,一石激起千层浪。成都市该辖区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调查取证后,对商家进行了合法经营、诚信经营的教育,商家则承诺不会再有雇托排队的行为。至此,一起虚假营销事件结束了,但当地舆论的质疑并没有停止。

  有人认为,商家人为营造产品畅销假象,这种利用人们好奇心和从众心理,诱导他人消费的行为,实则是一种消费欺诈。还有人认为,消费本身就是一种情感冲动,只要人们心甘情愿,从众消费也合情合理。对此,你怎么看?

  (参与热点话题讨论,请关注《焦作日报》官方微博:@焦作日报)

  本期栏目主持人 本报记者 麻 酩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